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库与超文本系统的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文本/超媒休技术从八十年代以采发展很快,在理论上建立了多种超文本抽象模型,如HAM、Dexter、Trellis等,也先后出现了一批应用的超文木  相似文献   
2.
柚皮苷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脂溶性差、口服吸收率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柚皮苷的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制备了柚皮苷-卵磷脂包合物,并采用紫外(UV),红外(IR),差示量热扫描(DSC),X-射线衍射(XRD)等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包合物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柚皮苷与卵磷脂并没有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柚皮苷只是以一种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卵磷脂中,二者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形式相结合。同时对比了柚皮苷与柚皮苷-卵磷脂包合物中柚皮苷在正辛醇中的溶解性,结果表明,与卵磷脂形成包合物后,柚皮苷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由3.28μg/m L增加至755.50μg/m L,脂溶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亚油酸体系中抗氧化能力实验表明,柚皮苷与卵磷脂的包合可以显著提高柚皮苷在脂溶性体系中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有机溶剂体系中酶法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机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叔丁醇体系中最适用酶为Novozym435。摇瓶反应最优条件为:红花籽油与甘油的摩尔比1∶3,酶加量为油质量的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初始加水量3%,油醇比40%。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充床反应器反应,流速为0.2mL/min,产品中单甘酯含量为63%,且反应体系稳定,连续运行14d后,单甘酯含量仍能保持在63%。  相似文献   
4.
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水解蛋黄卵磷脂经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加酶量0.40 IU/g,起始pH6.0,底物质量浓度80g/L;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水解前后蛋黄卵磷脂组分,磷脂酶A1水解Sn-1位脂肪酸,生成含Sn-2位不饱和脂肪酸的溶血磷脂,反应过程中有酰基位移发生。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油中角鲨烯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茶油中角鲨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测定方法。茶油通过正己烷直接稀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选择离子监测(SIM)进行分析,以三十二烷为内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了茶油中角鲨烯的含量。该内标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在0.01~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角鲨烯最低检出限为0.03ng,方法的回收率为85.0%~11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6)。利用此方法测定广东兴宁和江西赣州两地产茶油毛油中角鲨烯含量分别为120.43μg/mL和97.05μg/mL,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去除枸杞中农药残留以提高食用安全性,该研究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脱除毒死蜱、氯氰菊酯、多菌灵等常见7种残留农药,探究不同溶剂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次数对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亚临界流体脱除农药残留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剂丁烷∶乙醇2∶1(W/W)、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  相似文献   
7.
真菌多糖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且生物活性广泛。茯苓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菌核,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能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功能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最后对茯苓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一种具有高度特异磷脂酶活力的新型脂肪酶的反应特性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此酶可同时作脂肪酶和磷脂酶使用.作脂肪酶使用时,始初时酶活最高的条件是:pH值为7.0,温度为40 ℃;作磷脂酶使用时,始初时酶活最高的条件是:pH值为5.0,温度为60 ℃.该酶在pH 4.0-9.0范围内稳定,50 ℃时稳定性较好,其水解甘油三酯的酶活24 h为79.80 %,水解磷脂的酶活24 h为61.1 %;60 ℃时酶活的稳定性变差,其水解甘油三酯的酶活15 min为原酶的17 %;水解磷脂的酶活1 h为原酶的26.39 %,5 h为13.89 %.对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常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得知在各自始初酶活最高的条件下该酶对磷脂的催化效率高于对甘油三酯的催化效率.脱胶实验验证此酶可用于菜籽油脱胶.  相似文献   
9.
以生姜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加入酵母菌、副干酪乳酸菌、醋酸杆菌(沪酿1.01)进行复合菌发酵制得生姜酵素,定期取样以测定生姜发酵过程中6-姜酚、姜辣素含量的变化,以表征生姜发酵过程生物活性的变化,测定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及黄酮的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表征生姜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生姜酵素发酵的15 d过程中,发酵的pH在不断下降,最终降至3.51;6-姜酚含量在第2 d达到最高,为130.02 μg/mL;姜辣素总含量在第4 d达到最高(2.46%),整体从最初含量2.24%小幅度上升至2.40%,表明生姜发酵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保持较好;抗氧化性指标黄酮的含量在第2 d最高,以芦丁当量计为0.131 mg/g,之后含量稍有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发酵前6 d内处于上升趋势,第6 d达到最高94.33%;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基本相同,发酵终期其含量以没食子酸当量计,较初期升高了0.02 mg GAE/g,两者的测定数据说明,生姜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性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0.
普鲁兰多糖为水溶性多糖,在食品加工、农产品及海产品保鲜、包装、医药领域有广泛用途。但是普鲁兰多糖本身的抗氧化性能却不高,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选用普鲁兰多糖和阿魏酸为原料,以4-二甲基吡啶(DMAP)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催化剂成功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接枝度的阿魏酸-普鲁兰多糖接枝共聚物(FAP)。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层析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两者是以酯键进行连接。通过共聚物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测试,并以普鲁兰多糖为对照,显示共聚物对各种自由的清除作用及还原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且随着共聚物中阿魏酸接枝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说明两者的复合能显著增强普鲁兰多糖的生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