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Alpha角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指导功能性IOL的应用。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2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MIOL植入术患者56例(74眼),根据Alpha角大小(角膜上视轴与光轴的距离α)分为3组: A组12眼(0 mm<α≤0.2 mm),B组38眼(0.2 mm<α≤0.4 mm),C组24眼(α>0.4 mm)。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裸眼远、中、近视力以及调制传递函数、眩光、光晕等情况。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B组和C组光晕和眩光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372,P=0.01); 3组间术后3个月远、中、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MTF值在0~30 c/d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远视、重影、混合焦点、星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当Alpha角大于0.4 mm时,植入MIOL会增加眩光和光晕的发生,所以Alpha角>0.4 需谨慎考虑使用MIOL。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OrbscanⅡ系统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4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40只眼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用OrbscanⅡ系统观察患者双眼手术前,手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 ①手术眼3mm及5mm区总角膜曲率在术后1d比术前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1个月、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手术眼手术后3mm及5mm区总散光、Irreg值及角膜厚度在术后1d、1周时较术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术后1个月与3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非手术眼总角膜曲率、总散光、Irreg值及角膜厚度在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OrbscanⅡ系统可较全面评估角膜参数的变化、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在术后1个月内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背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方案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治疗的基本要素。目标:评估以社区为基础的个案管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长期效果。方法:从上海两区共招募730名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居民,380名纳入个案管理组和350名纳入对照组。个案管理涉及每月培训拜访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侧重于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在24个月中参加者每3个月使用Camberwell需求评价量表(CAN),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和生活质量表(QOLS)进行一次评估。那些没有得到医生批准而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一个月或更长的患者被归为"自行决定停药"。结果:相比于常规治疗组(即每3个月的随访管理),参加个案管理计划的患者两年随访后停止服药率显著降低,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降低,复发率降低并且再住院率也降低了。对停止服药有独立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停药率越高),用药缺乏家庭监督,用药剂量较高,以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个案管理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长期方法,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家人需要参与患者的用药管理,使用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并积极处理所有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ACM)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7例)接受ACM干预和对照组(91例)进行自然观察,随访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每3个月评估1次,生活质量量表(QOL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后,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的时间主效应(F=76.745,F=63.252,F=56.174;P均0.01)、阳性量表分的组间主效应(F=4.650,P0.05)以及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0.236,F=9.635;P0.01)。研究组干预后QOLS客观生活质量中日常生活、家庭生活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或P0.01);主观满意度中日常生活、家庭生活、法律与安全、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及总体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或P0.01)。研究组PANSS阴性量表分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值与客观生活中日常生活差值、家庭生活差值呈正相关(r=0.394,r=0.40,r=0.312,r=0.211;P0.05或P0.001)。结论:ACM模式能更好地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偏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平衡测试仪评定患者重心移动轨迹长度及重心移动范围,应用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对患者ADL进行评定。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重心移动轨迹及重心移动范围[(375.70±110.63)mm、(698.39±521.72)mm2]较对照组[(451.12±121.98)mm、(1 129.0±640.18)mm2]均显著减少(P0.05),MBI评分[(69.70±17.90)分]较对照组[(58.86±16.76)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配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6.
睫状体脱离是眼科手术、眼部钝挫伤及内眼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表现为视力下降、持续性低眼压、前房变浅及患眼屈光状态改变等。低眼压可导致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缺血、黄斑放射状皱褶;持续低眼压可引起角膜营养不良、晶状体混浊(即白内障)等,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眼球萎缩。对于睫状体脱离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B超、UBM及前节OCT的出现,为较小的睫状体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睫状体脱离的早期诊断率,提前了睫状体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睫状体脱离治疗的研究与探索也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与调节的关系,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双眼白内障程度相近的病例30例共60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主视眼,术前测量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取术中撕取的中央部晶体前囊膜做HE染色,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30例术前术后未出现主视眼转换情况,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晶体囊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606±429)个/mm2和(3913±433)个/mm2,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主视眼因为在日常视觉活动中动用的调节度大,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大,可能因此造成了晶体囊膜上皮细胞数目的减少,导致其白内障发病先于非主视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ASF)、角膜真实净屈光力(TNP)和总角膜屈光力(TCRP)分布特点及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B/F ratio)差异。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12/2021-05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行2.2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6例156眼。术前及术后3mo行Pentacam眼前节生物测量仪检查,收集以角膜顶点和以瞳孔为中心2、4、6mm环上和区域内ASF、TNP和TCRP,以及手术前后B/F ratio。

结果:术后3mo,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mm直径环上和区域内ASF值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而4、6mm直径环上和区域内ASF值较术前均有差异(均P<0.05); 以瞳孔为中心2mm直径环上及区域内ASF值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以瞳孔为中心2、4、6mm直径环上和区域内TNP、TCRP值较术前均有差异(均P<0.05)。术前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瞳孔为中心在2mm与6mm之间环上和4mm与6mm之间环上TCRP值均有差异(均P<0.0167); 在2mm与6mm区域内TCRP值均有差异(均P<0.0167); 术后3mo,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瞳孔为中心环上TCRP值在2mm与6mm之间、4mm与6mm之间均有差异(均P<0.0167),而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瞳孔为中心区域内TCRP值仅在2mm与6mm直径范围内有差异(P<0.0167)。B/F ratio术前为81.79%±1.87%,术后3mo为80.68%±2.23%(P<0.001)。

结论:白内障手术前后以角膜顶点和以瞳孔为中心的不同直径环上及区域内各项角膜屈光力参数会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K值选择及基于角膜特性的人工晶状体个体化选择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及分化、促进血管形成、保护神经原等多种功能,其中最显著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促进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在眼后节组织损伤后,bFGF一方面具有维持原有组织结构,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参与了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研究证明,bFCF参与了视网膜损伤的修复过程,也导致了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严重眼外伤所致脉络膜损伤中,bFGF是否也发挥一定作用,促进脉络膜损伤的修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