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卡他性中耳炎。方法 采用中药疏风清热,燥湿化痰,行气活血,通窍开闭的汤剂治疗,结合西医开展通畅咽鼓管的治疗及病因治疗。结果 本组38例儿童卡他性中耳炎经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疗效满意。结论 儿童卡他性中耳炎临床多见,治疗方法亦很多。而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不失为临床治疗儿童卡他性中耳炎的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表现特征和判断指标。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3年1―10月入院的107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A-MPP)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支原体肺炎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2组患儿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重症组和普通组在病程的第7、10、14天血清支原体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普通组的血清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普通组的急性期WBC、CRP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R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MP)感染急性期重症组CRP及ESR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CAMPP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抗体水平无相关性。CA-MPP患儿急性期检测CRP、ESR可作为病情判断的指标,且CRP、ESR越升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RK4)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10细胞)为靶细胞,检测在不同浓度的ox-LDL(10、20、30、40、60、80 mg/L)刺激下A10细胞的增殖情况;观察ox-LDL(40 mg/L)刺激下A10细胞GRK4表达变化;用siRNA干扰A10细胞GRK4表达后,检测ox-LDL对A10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RK4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用不同浓度ox-LDL刺激A10细胞,发现ox-LDL(40 mg/L)刺激下细胞增殖幅度可达78.3%(P<0.05),且细胞GRK4蛋白表达增加[实验组(0.367 9±0.049 1),对照组(0.193 0±0.038 5),P<0.05];与对照组相比,用siRNA干扰A10细胞GRK4表达后ox-LDL对A10细胞增殖的影响明显减弱[对照组(1.050 1±0.302 9),ox-LDL刺激组(1.929 1±0.390 0),siRNA组(1.403 2±0.164 4),P<0.05]。结论 ox-LDL可增强GRK4表达,干扰细胞GRK4表达后可减弱ox-LDL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4,GRK4)对内皮素B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B,ETB)的异常调节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12~14周龄,体质量300 g左右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及其对照鼠(Wistar-Kyoto,WKY)各10只,通过无创鼠尾测压仪测定血压,采用右肾上腺静脉插管灌注ETB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Q3020后观察尿流速及尿钠排泄率,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肾脏GRK4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肾脏GRK4及ETB受体的蛋白表达差异,免疫共沉淀法检测ETB受体磷酸化情况,在动物水平观察高血压状态下ETB受体的功能情况。结果 ETB受体激动剂BQ3020对WKY大鼠有明显利尿排钠作用,且这种利尿排钠作用可以被ETB受体抑制剂BQ788阻断,但在SHR大鼠BQ3020的利尿排钠作用受损[尿流速:(11.23±2.16)vs(3.49±1.32),P<0.05];尿钠排泄率:[(1 551.43±393.47)vs(601.16±128.15),P<0.05];在SHR大鼠肾皮质GRK4的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较WKY大鼠高[蛋白:(1.38±0.10)vs(0.85±0.07),P<0.05];mRNA:[(2.23±0.15)vs(0.78±0.16),P<0.05],SHR大鼠ETB受体总蛋白水平与WKY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TB受体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 GRK4可能通过对内皮素B型受体的异常调节,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与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表达periostin蛋白对鼻咽癌(NPC)6-10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建立稳定高表达periostin的6-10B细胞,RT-PCR结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率,Tanswell分析periostin高表达后6-10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整合素(integrin)αvβ5在转染periostin前后6-10B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与periostin在鼻咽癌和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的表达,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及吸光度测定,统计学分析鼻咽癌组织中periostin和integrinαvβ5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Periostin过表达的6-10B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MMP-9活性增加,integrinαvβ5在periostin过表达的6-10B细胞及NPC组织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ntegrinαvβ5和periostin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0.682,P=0.000)。结论外源表达periostin能促进NPC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NPC细胞膜上integrinαvβ5受体结合而提高MMPs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肿瘤研究中,间质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eriostin作为间质蛋白一员,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综述对Periostin在多种肿瘤中具体作用、Periostin就结构本身改变肿瘤微环境原理以及Periostin影响EMT具体机制进行详细论述,为进一步研究Periostin与肿瘤关系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7.
自 1996年以来采用新型鼓膜通气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34例 ,均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全部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5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7岁 ,平均年龄 4 5岁。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0年。所有病例置管前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耳镜检查及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后 ,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并经过门诊反复咽鼓管吹张及≥ 2次的鼓膜穿刺抽出粘稠黄色液体 ,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对分泌性中耳炎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伴有中耳感染者暂缓安放鼓膜通气管。1.2 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无锡市程冯新科技…  相似文献   
8.
膀胱内尿液不能顺利通过尿道排出,大量存留于膀胱内称为尿储留。尿缩留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腹压增加,影响切口愈合。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尿储留,对解除病人的痛苦,促进疾病痊愈是十分重要的,现将笔者对术后尿储留的预防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三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环境,讲明尿储留对疾病恢复的影响,训练病人床上排尿使其形成床上排尿的习惯,防止术后尿储留。术前让病人常规排尿,以免术后麻醉效应尚未消失时膀脱就过度充盈。2术后护理骨盆、会阻部大手术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24~72…  相似文献   
9.
非渍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指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和肝、胆、胰所致的各种上腹部症状的总称。笔者自1996年11月~1998年10月共治疗NUD4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男Ic例,女19例,服用泰胃美;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服用吗叮琳。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疗程、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49例均符合国际上通用诊断标准:①有慢性上腹部胀痛、早饱、餐后腹胀、暖气、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②内镜检查正常或未发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肿瘤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道炎,也无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