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ANA)和他莫昔芬(TAM)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血脂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ANA)和对照组(TAM).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服药不同时间段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rG).结果:A组服药后12个月时TC升高明显,但是各时间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服药前后TG、HDL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6、12个月TC、LDLC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对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血脂的影响优于ANA,故对于长期使用ANA患者应监测血脂变化,并TAM可能是临床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乳腺癌患者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前营养指数对乳腺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行新辅助化疗的12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on-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non-pCR)。采用卡方检验、威尔科克森W秩和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白蛋白(Albumin,ALB)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122例患者中,行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的有20例(16.4%)。新辅助化疗前PNI及ALB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ALB的最大临界值为42.25 g·L-1(特异度0.461,敏感度0.9),PNI最佳临界值51.85(特异度0.363,敏感度0.95)。结论: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水平越高的患者可能预示着新辅助化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改变,探讨NaB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NaB作用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NaB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处理后的MCF-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NaB 2 mmol/L组G0/G1期达(62.2±2.2)%,4 mmol/L组G0/G1期达(78.1±3.8)%,空白组G0/G1期达(53.1±2.4)%,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NaB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p27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均为单间隙突出。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2~58岁,平均47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0.8个月。突出类型:椎间孔内突出型7例,椎间孔外突出型5例。结果12例术后随访10~34个月,平均17个月。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创伤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开展pv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86岁。手术均在C臂X光机监视下完成,术后密切观察及对症治疗。结果42例伤口均为工期愈合,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大部分即解除,次日可下床行走。术后X线片复查椎体高度部分恢复,CT片见成形术后的椎体被骨水泥填充并固化。骨水泥外溢4例,其中1例骨水泥外溢到椎管腔,致左侧硬膜明显受压,神经根受伤,导致左下肢瘫痪,骨水泥取出后,左下肢肌力恢复到3级。平均随访10月以上,除1例骨水泥外溢到椎管腔外,41例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处无疼痛。结论pvp治疗老年性压缩性骨折损伤小,在技术熟练的基础上治疗是安全的,效果满意,减少了老年性病人伤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椎体滑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在RF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行椎体间足量植骨融合术后的效果。方法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切口RF器械复位内固定,从一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进入椎管腔。切除大部分椎间盘组织,将15~20g自体髂骨块和术中所取的椎板骨植入椎间隙内,并冲击嵌紧。结果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发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2~3周换药愈合;脑脊液漏3例,3~5d夹管脑脊液漏停止。随访1~7年,近期椎体钉松动复位不良3例,74例椎体间植骨在6~12个月均骨性融合,融合率97.4%,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3例,良10例,可3例。结论该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成骨迅速,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miRNA分子是一类长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凋控基因表达,即通过阻遏局部互补的mRNA的碱基配对的翻译,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目前已经在多种有机体中,包括植物、蠕虫、果蝇、哺乳动物和病毒,获得了3000多个miRNAs。据预测,人类基因组可能存在1000多个miRNA基因,单个miRNA可调控200多个靶基因,约三分之一的蛋白编码基因受miRNA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MBP蛋白在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的辅助作用和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脑转移组76(例)、肺癌未脑转移组(10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10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血清MB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上述各组、肺癌脑转移前后、不同大小的脑转移灶亚组的血清MBP表达差异,分析血清MBP表达与肺癌脑转移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脑转移组血清MBP水平为(4.389±0.516)g/L,显著高于肺癌未脑转移组的(1.738±0.218)g/L、良性肺疾病组的(1.659±0.359)g/L和健康对照组的(1.629±0.59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O1);脑转移前后血清MBP水平分别为(4.863±0.475)g/L和(2.076±0.248)g/L,两组血清MBP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1.129,P=0.0001);脑转移灶≤1 cm、1~3 cm、>3 cm血清MBP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35);肺癌脑转移组在血清MBP>4.5 g/L和≤4.5 g/L亚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5).肺癌脑转移组的血清MBP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转移部位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54,P=0.586,P=0.501,P=0.239).结论 血清MBP表达水平在肺癌脑转移显著升高,可能作为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但需要更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腰椎滑脱症常引起腰痛及腰腿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998-09/2006-06收治腰椎滑脱86例,采用后路切口,RF器械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细胞色素CYP450 2E1基因RasⅠ/PstⅠ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1991~2006年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lsevier、Ovid、Highwire Press、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语种不限,获取有关细胞色素CYP2E1基因RsaⅠ/Pst Ⅰ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以病例组与对照组CYP2E1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确定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然后利用Rev Man4.2软件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入选文献共有9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1 123例,对照1 434例,Meta分析结果合OR值为1.55,95%可信区间为1.30~1.86,Z值为4.84,说明细胞色素CYP450 2E1基因型频率分布与肺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病例研究分析示吸烟与CYP450 2E1 c1/c1基因型交互作用OR值为0.73,95%可信区间是0.45~1.15,Z值为1.37,说明吸烟与CYP450 2E1 c1/c1基因型之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携带Ras Ⅰ/Pst Ⅰ野生型CYP2E1基因纯合子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较高,但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