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坪  郭泽云 《解剖学杂志》2006,29(5):669-670
组织学是医学生第一学年就接触的医学基础课,其最大特点是学习一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细结构。因此,对于刚步入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其学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常常面临教学内容繁多、结构细微、抽象、理解难、记忆难等问题,这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笔者参加学院比赛获一等奖的内容“睾丸”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蜂胶霜和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和珊瑚姜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小时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天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2.5%的蜂胶霜加2.5%的珊瑚姜霜防护率在93.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和珊瑚姜霜可以用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相似文献   
3.
脑震荡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震荡(BC)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内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的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 BC 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 d 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 BC 后中脑黑质致密区(SNC)和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基底节尾壳核多巴胺能神经纤维 TH 含量的变化。结果:在 SNC 和 VTA 及基底节,BC 后1、4、8及16 d 组的 TH 免疫反应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4d 组反应最强,24 d 组在 SNC 和基底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 VTA,TH 免疫反应阳性仍高于对照组。结论:BC 后 TH 早期增高可能是脑损伤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反应,随后持续增高一段时间可能是多巴胺能神经元上调其合成能力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高,后遗症多,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我国颅脑伤的发生率和因颅脑伤致死,致残的伤员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是TBI发生后最持久和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涉及学习新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是否涉及SIRT1信号通路。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 + NS组、TBI + DEX组和TBI + DEX + EX527组。采用干/湿重法评估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神经功能受损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皮质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DEX干预后可减少脑创伤后促凋亡的调控蛋白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加抑制凋亡的调控蛋白Bcl-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减轻脑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改善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观测指标的变化可被SIRT1抑制剂EX527逆转。  结论  提示DEX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轻脑创伤后的继发性损害,该神经保护作用与SIRT1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纯性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大鼠脑内海马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反应和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是否参与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清醒状态下自制金属单摆闭合式脑损伤打击装置制备PCC模型,致伤后随机分为3 h、12 h、1 d、2 d、3 d、7 d组(n=5),另设正常对照组(n=5)。采用小鼠抗鼠OX-42单克隆抗体(MG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CC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CA1~4区和上、下齿状回OX-42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OX-42表达很少甚至很难发现,PCC组大鼠海马CA1~4区和上、下齿状回的OX-42的表达呈现伤后逐渐增高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 d后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PCC损伤早期海马MG出现激活后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提示MG参与PCC致伤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再髓鞘化障碍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作为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神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参与PNS髓鞘的形成与修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SCI发生后可在损伤部位观察到SC。本文就SC参与SCI修复过程的细胞来源、修复机制及受到的调控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实验性脑震荡对大鼠平衡功能和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平衡木及噪音横杆跑动试验对大鼠单纯性脑震荡(PureCerebralConcussion,PCC)和复杂性脑震荡(ComplicatedCerebralConcussion,CCC)后的平衡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大鼠金属单摆脑损伤复制仪和判断标准,制备单纯性脑震荡和复杂性大鼠脑震荡模型,应用平衡木及噪音横杆跑动试验测试其平衡时间以及步入黑箱的潜伏期;运用SPSS软件包分析测试成绩。结果PCC组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横杆跳动实验(BWT)中,仅在1,2d步入潜伏期显著延长为(29.50±25.30)s和(30.52±26.42)s。CCC组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第1~3天有明显差异,分别为:(38.35±23.48)s,(41.63±19.24)s和(44.76±21.85)s;在BWT中,第1~5天步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逐渐从(48.12±18.24)s恢复至(27.10±28.36)s。结论在脑震荡后PCC组和CC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学习功能障碍。PCC组在伤后损伤程度较轻、恢复快;CCC组在伤后损伤程度较重、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男,87岁。2008年5月6日突感心前区闷痛2h入院,呈压榨样疼痛,无放射。急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示:MYO(-)、CK—MBC(+)、CTNT(+),急诊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血压一直偏低,以微量泵泵入多巴胺达71d,其中大剂量(10.7~12.3μg&#183;kg^-1&#183;min^-1)维持血压11d,后逐步减量至完全撤除,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