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评价大鼠原位肝移植(OLT)热缺血模型肝细胞再生能力的意义,以及热缺血对于移植肝再生能力的影响. 方法 以实验组热缺血10min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和对照组无热缺血大鼠肝移植模型各30只为研究对象,移植术后分6个时间点(6 h、1 d、3 d、7 d、14 d、30 d)对每只大鼠行肝脏常规T1WI、T2WI成像及氢质子波谱扫描.扫描后取肝脏,测定肝细胞的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同时检测肝酶代谢水平. 结果 术后5个时间点实验组的肝细胞PCNA阳性率、胆碱峰与水峰的峰高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胆碱峰/水峰峰高比值均与相应PCNA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r实验=0.819,P<0.01;r对照=0.543,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ALT、AST术后明显升高,尤以术后6 h~3 d最为显著,实验组的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移植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有明显的影响,1H-MRS的胆碱峰可以无创伤地评价移植肝的肝细胞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长期误诊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45岁,反复头晕、乏力、昏迷,伴四肢抽搐7年,多次以“脑梗死”住院治疗。此次入院2d前出现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自觉双目失明,无光感,左手活动障碍。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构音障碍,双目失明,右中枢性面瘫,双上肢腱反射降低,双下肢腱反射未引出。左上肢轻瘫,肌张  相似文献   
3.
成人视放射磁共振DTI和DTT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研究正常成人视放射的各向异性程度和视放射纤维束的构象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和34例枕叶病变累及视放射的患者进行MR常规及DTI序列检查,重组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追踪软件进行视放射纤维束成像。结果彩色编码张量图均清晰显示视放射,正常视放射的FA值分别为左侧0.509±0.027、右侧0.504±0.028,MD值分别为左侧(0.756±0.049)×10^-3mm^2/s和右侧(0.734±0.045)×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的视放射纤维束构像和走行特征符合经典神经解剖学研究。20例枕叶陈旧性梗死患者可见视放射继发Wallerian变性,FA明显降低,MD明显增高;3例脑膜瘤患者视放射完整无破坏,呈被推移改变,FA轻度降低,MD轻度增高;3例胶质瘤、1例淋巴瘤、6例转移瘤和1例结核性脑脓肿均显示视放射被破坏、中断,其各向异性消失。结论DTI、DTT可清晰显示视放射纤维束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各向异性特征,对提高视放射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视功能与视放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99Tcm 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输卵管显像在判断输卵管通畅及输卵管蠕动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 0例怀疑输卵管梗阻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 ,经宫颈至宫腔注入99Tcm MAA 37MBq(1mL) ,分别于 90、180min进行盆腔前位平面显像 ,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将梗阻分为 3组 ,第 1组为输卵管完全梗阻 ;第 2组输卵管不完全梗阻 ;第 3组输卵管通畅。第 1组患者显像后做输卵管通液试验。结果 第 1组有 79例患者 ,第 2组 10 8例 ,第 3组 33例。第 1组中有 6例输卵管通液试验显示通畅 ,提示其输卵管蠕动功能不良。结论 输卵管核素显像对输卵管梗阻的分类、其蠕动功能的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低场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在女性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63例女性盆腔病变患者,分别做MR I与B超检查,26例同时行MR I增强扫描。结果子宫肌瘤17例,子宫内膜癌11例,宫颈癌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9例,畸胎瘤11例,卵巢囊腺瘤3例,卵巢癌6例,输卵管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1例。MR I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3.65%(59/63),B超检查为60.31%(38/63)。结论低场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脑组织结构在扩散张量成像(DTI)中的信号特点及各向异性。资料与方法 对20名正常人行DTI,分析其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感兴趣区(ROI)进行ADC及FA值的测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扩散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男女之间比较,同一部位的ADC及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结构而言,左右侧的ADC或FA值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上脑脊液呈明显的高信号,而其余脑组织呈不同程度的较低信号,且信号差别不大。侧脑室体部内的脑脊液与其他ROI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ROI之间的ADC值则无差异(P〉0.05)。FA图可以清晰反映脑白质纤维,呈明显的高信号。不同白质纤维的FA值不一致,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最大,并与胼胝体膝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测量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按胼胝体、内囊、半卵圆中心、外囊逐渐降低。侧脑室体部内脑脊液的FA值最低。结论 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及信号不同。ADC图主要体现脑脊液与其他脑组织的差异,而FA图可以清晰显示脑内的白质纤维,并能定量反映不同部位各向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枕叶梗死后视放射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单侧枕叶陈旧性梗死的患者进行了DTI研究,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双侧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在三维彩色编码张量FA图上,枕叶陈旧性梗死区呈低信号,患侧视放射呈低信号,FA值及MD值分别为0.274±0.062和(1.226±0.372)×10-3mm2/s,健侧视放射FA值及MD值分别为0.495±0.035和(0.775±0.070)×10-3mm2/s,双侧比较二者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DTI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枕叶陈旧性梗死后视放射的Walleri-an变性。  相似文献   
8.
成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成人M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肌电图、脑电图、血乳酸检查、肌肉活检结果及脑CT、MRI特点。结果抽搐、运动不耐受、视听障碍、智能减退等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伤(4/5例),脑电图为广泛中、重度异常(3/3例),血乳酸水平升高(4/4例),肌肉活检可见不整红边纤维(RRF)(4/6例)。影像学检查可见幕上多发病灶,呈对称性,位于额颞顶枕叶及丘脑、基底节等处,伴脑室扩大和脑萎缩,CT呈低密度1例,MRI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影,MR血管造影(MRA)无明显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结论根据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可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兔VX2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灌注成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灌注成像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在实验兔接种后14、18、22、26d分别行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动态量化分析平均强化时间、最大增强斜率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随成瘤过程时间的延长其平均强化时间的均值呈递增趋势,最大增强斜率的均值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病理结果多项分析中,瘤内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量化指标能够动态观测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部分生长特性:为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视放射的部分各向异性和视放射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 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先振成像(MRI)及DTI序列检查,重建各向异性(FA)图和DEC图,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区的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跟踪软件对视放射纤维束进行追踪.结果 方向编码彩色图能清晰显示视放射,正常视放射的FA值分别为左侧0.509±0.029、右侧0.502±0.026,MD值分别为左侧(0.763±0.050)×10-3mm2/s、右侧(0.748±0.052)×10-3mm2/s.双侧视放射的FA值和M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可显示视放射纤维束起自丘脑的外侧膝状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旁的矢状层,分为3束投射到原始视皮质.背侧束和外侧束向后到达距状裂的上缘,腹侧束先向前形成Meyer环.再向后终止于距状裂的下缘.符合经典解剖学的研究.结论 DTI和DTT可清晰显示视放射纤维柬的各向异性和构象特征,为了解视功能与视觉通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