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神经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261例手部肌腱、神经损伤临床资料.其中,肌腱修复225例,神经修复36例.结果手部的功能良好,肌腱活动正常,感觉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8.1%.结论手部肌腱、神经损伤后早期高质量的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探讨应用超声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80例,均予以超声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8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均为单一病灶。其中44例恶性病灶,包括2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伴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伴原位癌、20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良性病灶,包括1例乳腺凝胶性假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各4例、3例囊性增生伴大汗腺化生、4例纤维腺瘤、20例良性病变腺病。超声弹性成像评估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准确度为86.3%(69/80);敏感度为81.8%(36/44)、特异度为91.7%(33/36);超声血流成像评估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准确度为77.5%(62/80);敏感度为72.7%(32/44)、特异度为83.3%(30/36)。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血流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显示结构扭曲、紊乱区域的病例中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4例;显示簇状或散在性分布的微钙化区的病例中,恶性病灶10例,良性病灶4例;显示导管状回声区的病例中,恶性病变4例,良性病变4例;显示片状低回声区的病例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24例。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首先由Weiss及Enzinger[1]于1982年报道并命名.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临床症状及体征亦无特异性,诊断需依靠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现就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孔法"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胸廓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胸膜剥脱术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49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1例, 年龄13~60(27.5±10.4)岁, 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 探究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利用CT自带软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隆突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 将术前、术后胸廓周长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术后患者胸廓塌陷恢复情况。结果 49例患者手术时间(186±61)min, 术中出血量(366±267)ml, 围手术期8例(16.3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主要为术后肺持续漏气及肺部感染等, 术后随访期间无脓胸复发及结核播散。术前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为(655±54)mm, 经剑突层面胸廓周长为(720±69)mm, 术后随访12~36个月, 与术前胸廓周长相比, 术后第1个月, 经隆突层面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58±50)和(724±66)m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3、P=0....  相似文献   
5.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氨酯复合材料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大鼠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材料组、聚氨酯组和对照组,复合材料组和聚氨酯组分别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植入大鼠背部肌肉内,对照组仅作切开缝合,未植入任何材料。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术后12周,各组切口与周围皮肤几乎无界限,聚氨酯组及复合材料组囊壁与材料融合较好,对照组皮肤己恢复正常。②组织学观察:术后4,8,12周,聚氨酯组及复合材料组切口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毛细血管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材料组切口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毛细血管量均少于聚氨酯组(P〈0.05)。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系统CDglyTK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腺病毒AdKDR-CDglyTK感染表达KDR的SW480细胞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重组腺病毒及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MTT法检测该系统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内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携带双自杀基因和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复数为100时,95%以上的受感染SW480和LS174T细胞中有GFP表达。RT-PCR检测发现SW480细胞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而LS174T细胞无表达。在前药应用下,已转染腺病毒的SW480和LS174T细胞表现出对前药不同的敏感性:表达KDR的SW480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系统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给药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周期显示治疗组细胞G0-G1期比率增多,S期细胞...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36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用腔镜行皮下单纯腺体切除术。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患者出现腔镜操作孔周围皮缘坏死,2例患者出现少量胸壁皮下气肿,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利用腔镜对男性乳腺发育症行单纯腺体切除术安全有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微创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要点.方法 分析5例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疗经过,比较血钙、血磷、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其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5例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经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外科治疗是较合理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2000年与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特征的变化,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与2010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四川地区常住人口中初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例,对两组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发病到就诊时间、伴随基础疾病、合并肺癌的双原发癌、家族恶性肿瘤史、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首诊主要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收集有细胞学或组织学依据的肺癌病例共2,167例,其中2000年616例,2010年1,551例。10年中因体检而就诊的肺癌患者构成比上升(5.2%vs16.7%,P<0.001),肺癌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缩短(P<0.001),伴家族恶性肿瘤史的肺癌患者增多(3.9%vs13.7%,P<0.001);鳞癌低分化癌构成比明显增加(59.4%vs76.7%,P=0.002),而腺癌低分化癌构成比明显减少(72.3%vs51.8%,P=0.00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a期及IV期构成比明显上升(Ia期:1.0%vs4.5%,P<0.001;IV期:30.4%vs37.8%,P<0.001),IIIa期构成比明显下降(26.6%vs14.8%,P=0.002);治疗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诊采取化疗构成比上升(35.9%vs42.4%,P=0.007),IIIa期首诊采取手术者明显上升(41.8%vs63.4%,P=0.002),IV期首诊采取手术者明显下降(9.4%vs3.1%,P=0.001),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诊采取手术者明显下降(30.4%vs4.3%,P<0.001)。结论近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部分已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选择更适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对降低肺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手部肌腱及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部肌腱、神经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261例手部肌腱、神经损伤临床资料。其中,肌腱修复225例,神经修复36例。结果 手部的功能良好,肌腱活动正常,感觉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8.1%。结论 手部肌腱、神经损伤后早期高质量的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