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手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0例,经颞中回入路2例,经顶枕入路6例。结果:28例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脑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4例,高级别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高钠血症1例,癫痫1例,缄默症1例,高热1例,无偏盲,肢体瘫痪,失语病例,无手术死亡率。20例随访3个月~3年,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死亡。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运用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术后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细致的观察,可取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脊髓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脊膜膨出(MMC)的显微手术治疗和预后,以及早期修补术失败后再手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MMC患儿(包括2例早期修补术后失败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行椎管扩大探查、MMC切除修补术+脊髓栓系松解+内外终丝切断松解术,术后追踪随访.结果 随访3个月~4 a,其中明显改善3例、中度改善7例、轻度改善或无变化2例.会阴部感觉异常总有效率58.3%,排尿功能障碍总有效率66.7%,无死亡病例.其中再手术2例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加功能锻炼治疗MMC效果显著;早期修补术失败的患儿再次手术治疗,其神经功能仍可获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对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CVS患者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单独给药组47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以法舒地尔,联合用药组50例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脑神经相关因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单独给药组的74.46%(P<0.05)。治疗前2组患者S100β、NSE、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100β及NSE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独用药组,治疗后2组患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本研究中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在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均得到控制。单独用药组患者共发生5例(10.64%)不良反应,与联合用药组的6例(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及降低脑血流速度、提高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CVS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未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氧化损伤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微创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4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46例中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10例.4例病人术后一侧偏瘫,一例下肢瘫,随访1-8年,5例复发行第2次手术.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效果取决于肿瘤生长部位、侵犯矢状窦的范围.了解矢状窦是否通畅、保护中央静脉及其它引流静脉,显微手术分块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颅骨、脑膜、静脉窦壁,是根治肿瘤,防止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126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8月到2020年12月手术切除的GBM组织标本86例和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非肿瘤脑组织30例,采用PCR和MSP法检测miR-126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随访至2021年3月,随访时间2~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0个月。术后定期复查MRI确定肿瘤复发和复发时间。结果 术后58例复发,复发率为67.44%。与非肿瘤脑组织相比,GBM组织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12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升高(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GBM组织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miR-12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升高(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26甲基化组中位复发时间(16.0个月)较非甲基化组(39.0个月)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2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GB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26表达水平预测GBM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95% CI 0.837~0.950;P<0.05),最佳截断值为0.8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5.6%。结论 GBM组织miR-126表达水平普遍降低,与其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有关。检测miR-126表达水平对GBM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根据PTSD量表分为PTSD组43例(>50分)和非PTSD组172例(0~50分)。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2组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与PTSD的易感性。选取同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作为验证组,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2组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血量、心理弹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SD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20,95%CI:1.115~3.658)、家庭年收入(OR=1.799,95%CI:1.232~2.62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比。将纳入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93)和非感染组(n=216)。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肺部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量、血肿清除术、留置胃管和呕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中有9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0.1%。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67.3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3.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91%,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在选取的可疑危险因素中,年龄≥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呕吐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是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8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41例和观察组(行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4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40例及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4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压力(IC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为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C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更佳,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状态,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