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3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613篇
医药卫生   20897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1001篇
  2013年   1043篇
  2012年   1099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971篇
  2007年   982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753篇
  2003年   702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593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患者证候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三个中心的AE-IPF患者76例,其中痰热壅肺证26例、痰浊阻肺证50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AE-IPF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CL18、HMGB1、KL-6、MMP-7和SP-D水平在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SP-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SP-A与AE-IPF证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SP-A的浓度升高,与痰热壅肺证关系越密切,反之,血清SP-A浓度降低,则与痰浊阻肺证关系越密切。AE-IPF痰热壅肺证患者的预后可能较痰浊阻肺证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 latent TB infec-tion, LTBI),其中10%的LTBI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1]。 LTBI感染者体内的Mtb通常以休眠菌的形式存在巨噬细胞内,通过改变自身特征和代谢途径适应宿主体内环境长期存活于人体内。休眠的Mtb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时被激活、增殖、播散,最终发展为活动性结核[2]。潜伏感染不是简单的细菌暂停生长状态,而是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至少有3个系统参与其中:休眠调节系统、Mtb再激活系统、毒素-抗毒素系统( toxin-antitoxin system, TAS)[3]。潜伏感染相关抗原的发现为潜伏感染诊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及广阔的应用潜力。现将 Mtb潜伏感染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炎性反应角度,研究芪丹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将36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12只和手术组24只。手术组小鼠采用颈总动脉外置管术(PCCP)加高脂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和中药组(C组),每组12只。于造模后12周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截取右颈总动脉; 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研究斑块、脂质池情况以及结构;油红(oil red)染色检测斑块中脂质情况; Masson染色检测斑块胶原纤维蛋白情况; TUNEL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TNF-α、IL-6、CRP水平显著升高(P0. 01),药物干预后,C组小鼠TNF-α、IL-6、CRP水平较B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0. 01)。病理学分析发现,与B组相比,C组动脉内斑块数量,脂质池面积、数量,脂质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斑块内胶原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斑块趋于稳定。结论: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芪丹通脉片能显著下调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小鼠机体炎性水平,通过减少动脉内斑块数量,脂质池数量、面积,脂质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加胶原纤维蛋白含量而降低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