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日本血吸虫FKBP12基因的酶活性及其转录水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进行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PPIase)活性鉴定,并比较它与26000Mr的谷胱甘肽转移酶(Sj26GST)基因在成虫、尾蚴和虫卵的转录水平.方法 从成虫RNA中RT-PCR扩增SjFKBP12基因,将其克隆人pGEX-4T-1载体中,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经纯化后进行PPIase活性测定.利用RT-PCR半定量分析SjFKBP12基因与Sj26GST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将SjFKBP12基因成功克隆人pGEX-4T-1载体中后,表达、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有PPIase活性.SjFKBP12在尾蚴与虫卵期的转录水平相仿,都高于Sj26GST基因,是成虫期转录水平的1.5倍左右.结论 成功鉴定了重组SjFKBP12酶活性,SjFKBP12在尾蚴和虫卵期较高的转录水平,为将其进行疫苗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枯草杆菌芽孢抵抗胃肠道环境的耐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益生菌一枯草杆菌芽孢进行耐性评估,为研制口服枯草杆菌芽孢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耗竭法,DSM培养基长时间振荡培养(24 h)获得芽孢,使用pH 2.0盐酸胃蛋白酶液模拟胃液,胆酸盐、胰液素混合液模拟肠液,对枯草杆菌芽孢进行体外耐受实验.结果 在DSM培养基中,80%~90%的枯草杆菌WB600可形成芽孢,每升DSM液所生成芽孢约1×1011.在模拟胃液中1 h后,仅0.0024%枯草杆菌WB600繁殖体细菌仍成活,大肠杆菌JM109活力完全丧失,而枯草杆菌芽孢基本不受影响,93.3%仍成活.在模拟小肠环境中3 h后,枯草杆菌WB600繁殖体细菌活力显著降低(仅0.0013%存活),枯草杆菌芽孢基本不受影响(92%仍存活),而大肠杆菌JM109有一定量的增殖.结论 枯草杆菌芽孢能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有望成为新型的口服疫苗载体.  相似文献   
3.
虎杖提取液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属小RNA病毒科的肠道毒属[1] ,分为A、B两组。其中B组 (CVB)包括 6个血清型 ,与多种人类疾病 (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慢性胰腺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许多疾病如慢性肾炎、心律失常、Ⅰ型糖尿病、自然流产等与CVB的感染亦有一定的关系。CVB3还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 ,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在 3个月内的新生儿中感染率为 36 0 / 10万 ,死亡率为 8%。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心肌炎患病率为 5~ 8/ 10万 ,2 5 %~5 0 %急性心包炎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近年来汉坦病毒HTN湖北株M基因片段G1编码区部分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 :根据汉坦HTNM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方法对 75份病程在 7d以内的肾综合症出血热 (HFRS)患者 (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 )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选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 ,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筛选出变异毒株 ,继而通过序列测定 ,得到变异毒株G1编码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并与标准株HTN76 118及地方株HTN 114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份血清标本通过RT PCR方法进行检测 ,阳性率为 77.3 %。扩增片段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分析 ,发现 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HTN 76 118均不相同 ,但其中 3份阳性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地方株HTN 114基本相同 ,1份与HTN 114株不完全相同。对该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株 76 118的同源性为 83.3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6 % ;推导氨基酸序列与HTN 76 118的同源性为 93.2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9%。结论 :①近年来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仍为HTN地方株。②从分析的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去除伯氏疟原虫CSP基因的中央重复序列不影响该蛋白的膜定位及与肝细胞特异结合的特性。方法将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伯氏疟原虫CSP基因片段(PbCSP’)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一4T一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相应抗体;用流式细胞仪筛选表达EGFP—PbCSP’的Hela细胞,应用Confocal照微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表达的蛋白是否定位于细胞膜及能否与小鼠肝癌细胞(H22)特异结合。结果pGEX—PbCSP’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免疫大鼠获得抗体,在Hela细胞表达的EGFP—PbCSP’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并能与小鼠肝癌细胞(H22)特异结合。结论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伯氏疟原虫CSP片段与肝细胞特异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可作为肝细胞的靶向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频繁以及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生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和自身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建设,完善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留学生的病原生物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留学生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北美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本教研室近年开始在医学微生物学部分教学中试行网络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即以案例讨论作为PBL教学的形式,并建立了方便师生交流的PBL教学网络交流平台,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北美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本教研室近年开始在医学微生物学部分教学中试行网络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即以案例讨论作为PBL教学的形式,并建立了方便师生交流的PBL教学网络交流平台,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华支睾吸虫F0-ATP合酶b亚基(CsF0-ATP-synt_B)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方法 以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含有F0-ATP合酶b亚基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该基因(去除线粒体靶向序列的成熟肽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表达产物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结果 华支睾吸虫F0-ATP合酶b亚基成熟肽基因的编码区含813个碱基,编码27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Mr)为31 171.9。经亲和层析获得的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大鼠血清识别。 结论 华支睾吸虫F0-ATP合酶b亚基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不同年份汉坦病毒的RT-PCR检测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不同年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的主要型别,为进一步研究该型汉坦病毒的基因变异打下基础。方法:根据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I型和Ⅱ型分型引物,利用RT—PCR对105份不同年份的病程在7日以内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及基因分型,并对扩增出的基因片段选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RsaI、MboI进行酶切分析。结果:用I型引物通过:RT—PCR检测75份血清标本(1996~2000年)和30份血清标本(1986~1987年)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10%,而用Ⅱ型引物检测前阳性率为8.0%,后均为阴性。对4份I型引物扩增产物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发现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均与I型汉坦病毒标准株76~118完全不同,但其中3份与I型汉坦病毒湖北地方株HV114相同,1份与HV114不完全相同。结论:不同年份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均为I型汉坦病毒(HTN)湖北地方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