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产ND-82B型脑电图机,在国内县(团)级以下医院装备较普及。该机的记录笔槽是用不锈钢片制成的,其主要缺点是:机器停用时,若将记录笔置于笔槽内或记录面板上,由于笔尖与接触面接触不严密,墨水就会经笔尖溢出笔外,甚至流入其它部件,造成不良后果;若将记录笔抬起(悬空),由于记录笔不在功能位  相似文献   
2.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采用DiOC6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法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TP酶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此法用来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缺血预处理时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ATP酶亦明显减少,而肝细胞凋亡指数则明显下降,线粒体形态表明其肿胀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上调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增强肝线粒体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保护肝线粒体超微结构;下调ATP酶活性使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来保护肝线粒体。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标准术式是肝门肠吻合术,这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对患儿打击大。为减少对患儿的损伤,有些学者开始研究探讨经腹腔镜行此手术的可行性。但是例数极少,经验不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肛门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4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规括肛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150min),术中切除结肠16~45cm,出血平均约50ml.术后1例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肛门糜烂.随访1年大便次数为每天1~3次,2例患儿有间断性便秘,无经常污粪.结论 经肛门Soave 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5.
将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分成二组,一组经右上腹膜直肌切口,另一组经济褶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呕吐例数及持续时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日,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脐褶切口行幽门肌环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Fas/FasL、Bcl-2基因在急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C组为实验组,结扎胆总管,B组饲养7 d,C组饲养14 d.每组动物处置后观察肝细胞凋亡现象,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电镜观察到B、C组肝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现象.(2)各组间的肝细胞凋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肝细胞中Fas均有阳性表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FasL、Bcl-2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C组高于B组.结论 (1)肝细胞凋亡率的升高是导致阻塞性黄疸肝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2)Fas/FasL系统是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途径.(3)Bcl-2基因的表达是肝细胞抵制凋亡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10例Ⅳa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与同期收治的1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症状、生化检查和胆汁淀粉酶、术后疗效等。对Ⅲa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可能的病因及手术方式等进行讨论。认为Ⅳa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也是此病的常见类型,其临床表现与Ⅰ型相同,无特殊性,其病因与胰胆管连接异常等先天性因素有关。目前仍以肝外囊肿切除椁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神经鞘瘤的发病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核心期刊所报告的61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文共统计61例,男31例,女30例,确诊年龄10至75岁,有确切年龄统计的40例,病例中位年龄57岁。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者共48例,占78.7%;因呕血或黑便就诊者共38例,占62.2%;因发现腹部肿块就诊者14例,占23.0%。肿块生长于胃体28例,占45.9%;胃底18例,占29.5%;胃窦11例,占18.0%;幽门管1例,占1.6%;胃体与胃底交界处1例,1.6%;胃体与胃窦交界处1例,占1.6%,其中恶性4例。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无依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良性者无复发病例报告,恶性者预后差。结论胃神经鞘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病程较长,多因上腹部各种症状就诊。术前诊断困难,活检是唯一的确诊方法,良恶性均需手术治疗。本例患者发病年龄小(仅10岁),发病部位特殊(幽门管),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胰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胰腺疾病9例,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例,行囊肿内引流术;局灶性胰岛细胞增生症1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弥漫性胰岛细胞增生症2例,胰腺假乳头状瘤3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胰管扩张2例,行扩张胰管空肠侧侧Roux...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近交系BALB/c小鼠自身活化T细胞皮下注射免疫同系小鼠,2×107/只,每周1次,连续3周。结果显示:(1)血清出现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2)特异性DTH反应增强;(3)发生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提示向机体给予自身活化T细胞时,可能作为抗原异物诱致机体产生过强的自身免疫反应,甚或导致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