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医药卫生   16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环状RNA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对口腔鳞癌组织,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环状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挑选出差异表达的环状RNA,采用qRT-PCR技术对40对口腔鳞癌及癌旁组织进行验证。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通过t检验得到表达有显著差异的环状R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在口腔鳞癌中的可能作用。结果: 口腔鳞癌中存在大量环状RNA。经qRT-PCR验证,口腔鳞癌组织中hsa_circ_ 0093229、hsa_circ_0006208和hsa_circ_0006677显著下调。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3种环状RNA可能吸附miRNA,在口腔鳞癌中起调控作用。结论: 口腔鳞癌中存在大量环状RNA。首次发现 hsa_circ_0093229、hsa_circ_0006208和hsa_circ_0006677可能参与口腔鳞癌调控,为口腔鳞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2.
Occludin在微波辐射致大鼠血脑屏障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Occludin的表达及其在微波辐射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56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2.5、5、10mW/cm2辐射组(每组39只),分别采用0、2.5、5、10mW/cm2微波辐射,5次/周,6min/次,持续1个月。于辐射后6h及7、14、30、60、180d活杀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取海马组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海马血脑屏障结构改变;另取各组动物分别于6h及7、30d(每组每时间点3只)用2%伊文思蓝灌注后活杀大鼠,取海马组织,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Occlud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2.5、5、10mW/cm2微波辐射后7、14、30d,大鼠海马组织内血管周间隙增宽,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模糊、增宽,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对照组海马组织中伊文思蓝局限于血管腔内,5、10mW/cm2组于辐射后6h均可见伊文思蓝弥散至血管外周,辐射后7d时更加显著,30d内未见恢复,且病变随辐射剂量增加呈加重趋势。5、10mW/cm2组大鼠海马中Occludin蛋白表达分别于第14天(P<0.05)和第7天(P<0.01)时开始降低,第30天时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第60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2.5、5、10mW/cm2组海马中Occludin mRNA表达在辐射后6h和7d时无明显改变,14d时显著下降(P<0.01),30d时降至最低值(P<0.01),6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2.5、5、10mW/cm2微波长期辐射可导致大鼠海马血脑屏障结构破坏,通透性增加,病变程度与辐射剂量有关;海马组织中Occludin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微波辐射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的诊治.方法 2007-2010年收治5例副乳腺癌,其中1例合并乳腺癌,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副乳腺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均给予化疗及放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4例随访2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1例现正在行术后CAP方案序贯化疗.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微波单次和累积辐射对猕猴尿液中氨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猕猴15只,随机分为单次辐射组,下设对照组、5 mW/cm2和11 mW/cm2组;累积辐射组,下设对照组和4.68μW/cm2辐射组(12 h/d,持续辐射30 d),于辐射后1 d、7 d和30 d收集猕猴尿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猕猴尿液中单胺类和氨基酸类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5 mW/cm2微波单次辐射后1 d,猕猴尿液中天冬氨酸和多巴胺浓度升高(P〈0.05),谷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和牛磺酸浓度降低(P〈0.05或P〈0.01);辐射后7 d,猕猴尿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浓度升高(P〈0.05);多巴胺浓度在辐射后7~30 d降低(P〈0.05或P〈0.01)。11 mW/cm2微波单次辐射后1 d,天冬氨酸浓度升高(P〈0.05),牛磺酸浓度降低(P〈0.05);辐射后7 d,天冬氨酸浓度降低(P〈0.05);辐射后30 d,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5);甘氨酸、γ-氨基丁酸浓度在辐射后1~7 d均降低(P〈0.05或P〈0.01),多巴胺浓度在辐射后7~30 d降低(P〈0.05)。微波累积辐射后7 d,猕猴尿液中仅天冬氨酸、牛磺酸和5-羟色胺浓度可见升高(P〈0.05或P〈0.01),其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微波5 mW/cm2和11 mW/cm2单次辐射与4.68μW/cm2累积辐射均可引起猕猴尿液中单胺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紊乱,可能参与机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猕猴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为寻找敏感指标和揭示其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雄性猕猴15只,随机分为单次辐射效应组,下设对照组、5 mW/cm2和11 mW/cm2微波辐射组,累积辐射效应组,下设对照组和4.68μW/cm2微波累积辐射组,于辐射后1 d、7 d和30 d收集猕猴尿液样本,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猕猴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改变。结果根据微波辐射后猕猴尿液NMR谱图和PCA/PLS-DA结果,将各组尿液成分进行分析。5 mW/cm2单次辐射后7 d猕猴尿液中马尿酸、柠檬酸、琥珀酸浓度降低;乳酸、甘氨酸、乙酸、丙酸、肌酐和糖浓度升高;11 mW/cm2单次辐射后猕猴尿液中马尿酸浓度在30 d内以降低为主;乳酸、柠檬酸、DMA、琥珀酸和甘氨酸浓度在7 d时升高,30 d基本恢复正常;2-酮戊二酸浓度在辐射后7 d时增加,30 d时又见减少。4.68μW/cm2微波累积辐射组辐射后7 d猕猴尿液中肌酸、肌酐、牛磺酸和苯丙氨酸浓度升高;氧化三甲胺(TMAO)、乙醇、乳酸、乙酸、柠檬酸浓度降低。结论 5 mW/cm2和11 mW/cm2微波单次和4.68μW/cm2微波累积30 d辐射均可引起猕猴尿液中代谢产物异常,其功能主要涉及神经递质和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索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减少术后复发,消除临床症状,治愈瘢痕疙瘩.方法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瘢痕疙瘩均给予手术切除,治疗组:手术后应用90Se敷贴治疗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创面;对照组:手术后创面外用疤痕止痒软化膏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结果 治疗组术后92.19%的瘢痕疙瘩无复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90Se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术后创面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李翔  唐慧 《医疗设备信息》2011,(6):43-44,51
目的构筑安全的预约挂号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方法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架构实现。挂号流程采用身份验证体系;网络拓扑使用防火墙的地址映射并配置智能安全的入侵检测设备。结果 有效地解决了内外网数据共享和实时调用问题,实现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的应用。结论 网上预约挂号拓宽了门诊挂号的渠道,可缓解医院门诊挂号窗口的压力。  相似文献   
998.
吴明浩  李翔  陈惠裕 《中国医药》2012,7(12):1563-1565
目的评价喉罩在乳房缩小整形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行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诱导后3min、插管(罩)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拔管(罩)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均动脉压(MAP)、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拔管(罩)时问、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及术中呛咳、术后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2.6±2.3)mg比(43.4±1.8)mg],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4±0.8)rain比(9.4----.1.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装置置入、拔出时研究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MAP:通气装置置人时(88±10)nllnHg(1mnlHg=0.133kPa)比(104±8)mmHg,拔出时(76±9)mlnHg比(84±10)rainHg,HR:通气装置置入时(72±11)次/min比(99±10)次/min,拔出时(83±8)次/min比(91±9)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通气装置拔出时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插管(罩)时、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P。CO:明显升高(均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罩)时呛咳表面粘血、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6.7%(2/30)比86.7%(26/30),3.3%(1/30)比33.3%(10/30),6.7%(2/30)比40.0%(12/30),均P〈0.05];术中体动反应和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1/30)比30.0%(9/30)和0比40.0%(12/30),均P〈0.05]。结论乳房缩小整形术放置喉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少,完全适用于乳房缩小整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999.
李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63-465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迂曲、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本文对此病的近年国内的有关现代医学及中医病机进一步研究进行归纳如下。1现代医学发病机制1.1机械压迫因素方面从解剖学角度来说,椎动脉第二段由C6横突孔穿入上行,走行于一个由骨、肌肉、神经所围成的管道中。当周边组织发生病变时,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药物.采用双盲法,单次给药,术中不再追加.给药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行胃镜检查,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时(T1)、苏醒时(T2)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记录手术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依托咪酯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7.3±1.3)min比(9.1±2.0)min,P<0.05].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SBP、DBP、心率、呼吸频率均较T0时降低[(94±16)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15±17)mm Hg;(51±14)mm Hg比(63±16)mm Hg;(68±9)次/min比(78±11)次/min;(9.6±2.4)次/min比(18.5±3.1)次/min,均P<0.05];患者T2时的DBP、心率、呼吸频率与T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 12)mm Hg 比(51±14)mm Hg; (75±7)次/min比(68±9)次/min;(13.9±2.6)次/min比(9.6±2.4)次/min,均P<0.05].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比T0时降低[(72±8)次/min比(79±9)次/min;(14.9±2.7)次/min比(18.6±2.1)次/min,均P<0.05];T2时的心率较T1时升高、较T0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6±8)次/min比(72±8)次/min;(76±8)次/min比(79±9)次/min,均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T0、T1、T2时SBP、DBP、心率和呼吸频率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患者T1时SBP与T0时SBP的差值(SBPT1-T0)要小于丙泊酚组患者的SBPT1-T0[(17±9)mm Hg 比(20±6)mm Hg,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89、71、68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