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0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1340篇
医药卫生   2611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461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594篇
  2006年   1568篇
  2005年   1579篇
  2004年   1139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729篇
  1998年   655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56篇
  1995年   694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408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到2013年3月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患者73例,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与中晚期、AFP正常组与升高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病死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肝衰竭病死率低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低于中晚期,AFP升高组的病死率低于 AFP正常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短期抗病毒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存活的3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17例肝功能由Child-Pugh C级恢复至 A级,8例肝功能由 Child-Pugh C级恢复至B级,5例仍为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优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早期患者优于中晚期患者,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972.
由于HIV和HB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增加了HIV/HBV合并感染的风险。二种病毒相互促进彼此基因的转录复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产生新的变异,影响治疗效果。抗HIV和HBV的药物中包含了相同的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曲他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这些具有双重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就很可能诱导HIV或HBV耐药株的出现以及抗病毒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对AIDS和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对HIV/HBV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3.
正1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尚无统一认识。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HBV突变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87例HBV相关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51例HBV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前C区和C区13个位点的突变检测,分析HBV突变与ACL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CHB、LC、ACLF组人均核苷酸变异检出位点分别为2.31、3.55和3.86个。nt1762、nt1846、nt1899和nt1913 4个突变位点的核苷酸突变率比较,ACLF组高于CHB组;nt1764位点突变率组间比较LC组高于ACLF组,而nt1846和nt1913位点突变率比较LC组低于ACLF组;nt1753、nt1762、nt1764和nt1899 4个突变位点的核苷酸突变率比较,LC组高于CHB组。多因素分析提示A1846T和C1913(A/G)核苷酸突变是预测ACLF的有效指标。结论 CHB或LC患者HBV基因序列的A1846T和C1913(A/G)核苷酸突变可能与其发生ACLF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5.
HIV和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垂直及静脉注射吸毒等,因此HIV/HCV合并感染率高。HIV和HCV在体内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合并感染者的病程变化多样,治疗难度加大。现将HIV/HCV合并感染后病毒间相互作用机制及临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76.
周培  渠淑云 《肝脏》2020,(4):393-395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在阻断高HBV DNA载量孕妇母婴传播中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23例孕妇临床资料:HBsAg和HBeAg为阳性;HBV DNA载量>106拷贝/毫升;并在孕中晚期(31±3.45周)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二吡呋酯胶囊(Tenofovir,TDF)300 mg/d直至分娩后,婴儿出生后立即给予乙肝疫苗10μg及HBIG 100~200 U联合免疫,1个月和6个月时再次注射10μg乙肝疫苗。对比治疗前后孕妇HBV DNA载量、ALT、Cr值及婴儿的性别、体重、Apgar评分、分娩方式、是否母乳喂养、有无出生缺陷及HBsAg情况。结果孕妇:治疗前HBV DNA载量为(8.54±0.69)lg拷贝/毫升,治疗后HBV DNA载量降低为(5.39±1.22)lg拷贝/毫升(P<0.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T及Cr值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孕妇因消化道症状停药。婴儿:失随访3例,余20例婴儿随访12个月HBsAg定性为阴性,无出生畸形,Apgar8-10分。结论TDF在阻断高载量HBV DNA孕妇母婴传播效果是积极的,初步研究显示较为安全,对于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预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7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 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 TLR2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和 HBV-ACLF 患者外周血,分离 PBMC,采用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PBMC 中 TLR2 mRNA;给 Balb/cJ 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 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和72 h 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 BALB/cJ 小鼠在感染 MHV-3后,与0 h[(0.39±0.06)%]比,肝细胞 TLR2 mRNA 水平在感染48和72 h 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和(6.42±2.42)%,P<0.05)],并于48 h 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 TLR2 mRNA 水平均与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 PBMC 中 TLR2 mRNA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 TLR2参与了 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 HBV-ACLF 患者肝脏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7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宿主、病毒因素及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疾病的进程。HBV 基因突变导致病毒生物学特性改变是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9.
目的了解2010-2012年郑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以郑州市2个MMT门诊吸毒人群入组3年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HIV、HCV和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2年,共有681名吸毒人员接受检测,HIV、HC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2%(11/681)、9.10%(62/681)、2.06%(14/681)。男性HCV感染比例为61.29%(38/62)高于女性的38.71%(24/62),(χ2=8.58,P=0.003);HIV、HC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χ2=13.05,P=0.01,χ2=7.95,P=0.04)。注射吸毒途径病原体感染率高于口吸与其他两种途径(P0.05)。3年HIV感染率分别为2.17%(3/138)、3.43%(6/175)、0.54%(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97%(11/138)、9.71%(17/175)、9.24%(34/368);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7%(3/138)、3.43%(6/175)、1.36%(5/368)。各年HIV/HCV、HIV/TP、HIV/HCV/TP三种合并感染形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郑州市MMT门诊吸毒人群近3年HIV、HCV、梅毒感染趋势平稳,应加强注射吸毒途径人群的管理,防止各类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状态下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阐明以ALT分组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LT异常情况分为ALT正常组(131例)、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且小于2倍增高组(110例)和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2倍增高组(122例)。对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2倍增高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随访24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抗原抗体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测不同组别中不同载量HBV对机体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及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病毒学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ALT正常组中,不同载量HBV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Th/i淋巴细胞数、Ts/c淋巴细胞数及血清中IL-2、IFN-γ、IL-4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2倍增高组,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和Th/i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Ts/c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反映Th1细胞的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反映Th2细胞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患者HBVDNA明显下降(P<0.05),T淋巴细胞总数和Th/i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Ts/c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BV在不同ALT状态下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影响,对于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