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47篇
  免费   5942篇
  国内免费   2713篇
医药卫生   153002篇
  2024年   641篇
  2023年   2255篇
  2022年   2505篇
  2021年   2915篇
  2020年   3095篇
  2019年   3036篇
  2018年   1488篇
  2017年   2310篇
  2016年   2721篇
  2015年   3375篇
  2014年   6254篇
  2013年   5882篇
  2012年   7581篇
  2011年   8292篇
  2010年   8017篇
  2009年   7675篇
  2008年   9233篇
  2007年   8400篇
  2006年   7443篇
  2005年   7887篇
  2004年   6584篇
  2003年   5943篇
  2002年   5326篇
  2001年   5112篇
  2000年   3725篇
  1999年   3128篇
  1998年   2905篇
  1997年   2875篇
  1996年   2722篇
  1995年   2428篇
  1994年   2245篇
  1993年   1792篇
  1992年   1709篇
  1991年   1643篇
  1990年   1277篇
  1989年   1556篇
  1988年   356篇
  1987年   239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9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有关半夏泻心汤的古籍文献,筛选出有效数据共399条,涉及中医古籍238部。从半夏泻心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组方原理、用药剂量、药味炮制、制法、煎法、服法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半夏泻心汤源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7味药物组成,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后世记载的半夏泻心汤大多遵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组成和主治,并在临床应用有延伸和扩展。在有主治病证记载的352条文献中,痞证(341)最多,约占96.88%,此外,亦零星用于暑证、疟疾、反胃、湿温、黄疸等病证。在记载药物剂量的122条文献中,近二分之一与《伤寒杂病论》原文记载完全相同。在有药味炮制的112条文献中,甘草(86)最多,多为炙(80);其次为半夏(79),多为"汤洗去滑"(67)。在有煎法记载的111条文献中,继承《伤寒杂病论》"去滓再煮"最多(68),另有"水煎"(32)和"姜枣煎"(11)。在有服法的108条文献中,近一半继承了《伤寒杂病论》"温服一升,日三服"。通过挖掘整理、系统分析记载半夏泻心汤的中医古籍文献,以期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研发提供更准确的古代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92.
水肿为临床常见病症,《临证指南医案》选方用药精当,脉因证治切于临床实用,其所载医案将水肿分为阳水、阴水,认为阳水为病多因风、湿、热邪侵袭,阴水为病则多为肺脾肾功能失调而发,故以祛风散邪、清热宣肺、分消走泄之法辨治阳水;以补气益肺、温阳健脾、补火生土等法辨治阴水;若水肿时久,诸法难效,则可参酌以治奇经之法辨治。以《临证指南医案》辨治水肿之法为指导,结合辨证与辨病论治和既病防变及善后调养的指导思想,临床应用颇为卓效,最后附一典型医案加以例证。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卵巢低反应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兼肝郁气滞、脾虚胃弱。临证治疗注重既往病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治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循卵巢周期调治,卵泡期重在补肾滋阴,黄体期注重补肾助阳,兼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灵活运用基础体温、阴超实时监测卵泡、内膜情况,及时调治,积极试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5.
96.
97.
目的 探讨PS(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C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53)与联合组(n=53).其中对常规组患儿单纯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联合组患儿在前者基础上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儿相比,联合组患儿肺炎发生率更低,且氧疗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其疗效更明显,可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同时,减少肺炎发生率并缩短氧疗时间.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国内外慢病随访系统发展的现状,并针对某医院提出借鉴措施,造福于该院慢病患者。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随访和邮件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慢病随访系统的现状进行调研,同时选择了院内已经开展随访的科室及国内较早开展慢病随访系统的医疗机构进行调研。结果:国外针对医疗行业随访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早,例如美国MD.Anderson Cancer Center就有着成熟的病人随访系统。而我国的医疗随访平台起步较晚,而且随访工作开展较好的是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某个科室,鲜有综合性医院具备完善的随访系统。对该院各科室随访系统调研后发现,各科室的随访模式缺乏上级主管的支持,临床资料统计不完整,费时费力,存在抽样偏移,数据不具备权威性。结论:建立院级层面的慢病随访系统和规范的随访平台对于该院非常重要,但是该系统的成熟运用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7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6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31例,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儿童的血清NT-proBNP、IL-6水平。结果 3组受试儿童血清NT-proBNP、IL-6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 05);川崎病组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 05),上呼吸道感染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 d后,川崎病组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 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明显升高,NT-proBNP、IL-6水平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可作为川崎病患儿病情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对"内伤病"的描述具有很多共通点。有"内伤"基础的患者易感染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内伤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似;"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新冠肺炎虽发为肺,实损在脾胃,该疫或为"土疫"。临证治疗可辨病气有余不足,补其中缓泻其邪。李东垣的医学观点和经验对当前新冠肺炎中医临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