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0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结果、患儿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气、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新型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取经鼻塞持续正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应用氨溴索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氨溴索和新型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所获疗效良好,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共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新生儿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 0.05,而治疗后两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改善,而观察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多体位间断非密闭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均操作时间、脱管和管口溢药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临床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可缩短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保障患儿生命及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儿给予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和预防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疗效更加确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采用氨溴索注射液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均有一定效果,但氨溴索注射液肺联合表面活性物质使用,起效更快,疗效更加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的疗效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5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而研究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实施治疗,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结合儿科护理,可以有效解除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7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剂。对比两组疗效和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5%,高于对照组的6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p H值、Pa O2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a CO2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的pH值、SpO2及PaO2值、PaC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患儿肺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情况,减少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法与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高频震荡通气疗法联合米力农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结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在本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S治疗。结果试验组对于呼吸窘迫缓解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S结合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4例,参考组实行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的常规方法,试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压(PAP)、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AMP、PAP、SpO2、PaO2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参考组(P <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 <0.05),试验组和参考组均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将患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状态控制下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压缩雾化吸入固尔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受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比较治疗状况,如疗效、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前组间血气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2、PaO2、pH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接受压缩雾化吸入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变化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1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与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按根据是否属于支原体肺炎划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试验组与常规组均接受免疫功能变化检测,总结并对比两组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红细胞免疫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各项细胞免疫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免疫功能变化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突出,可以作为患儿症状的检测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行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肺炎患儿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试验组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行基础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满意度、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7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改善指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EV1、FVC、PEF、FEF25.0%~75.0%改善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肺炎患儿中,能够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84例(2017年3月-2018年8月),随机分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的观察组(42例)与经验性抗生素疗法治疗的对照组(42例),观察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相关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764.19%),P <0.05;观察组体温恢复、呼吸平稳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清中WBC(血液中白细胞)、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9.52%)与对照组(11.90%)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降阶梯疗法治疗,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2月—2020年5月确诊并治疗的9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研究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水平差异;两组的康复指标:体温恢复正常耗时、缓解咳嗽气喘耗时、啰音消失耗时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康复指标:体温恢复正常耗时、缓解咳嗽气喘耗时、啰音消失耗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布地奈德,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176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88例)、观察组(88例),对照组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鼻痒评分为(0.26±0.03)分、喷嚏评分为(0.35±0.04)分、鼻塞评分为(0.40±0.04)分、耳、眼、鼻评分为(0.33±0.0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鼻痒、喷嚏、鼻塞、耳、眼、鼻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接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综合护理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肺炎患儿82例(2017年1月—2018年10月),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的观察组(4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1例),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3.9±1.4)d、咳嗽缓解时间(5.1±1.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7.5±1.3)d,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FVC(2.79±0.23)L,FEV1(2.12±0.48)L,FEV1/FVC(62.48%±8.16%),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患儿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促进身体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力衰竭不同处理方式、处理时机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心力衰竭患者210例,均为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依据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时机、心功能状态、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分组,比较不同类型组别分娩结局。结果相较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组,经阴道分娩终止妊娠组新生儿窒息率居较高水平(P<0.05);剖宫产手术时机方面,介于32~36^+6孕周组,相较37~39^+6孕周组,低体质量儿率居更低水平(P<0.05)。剖宫产手术心力衰竭控制时间方面,≤48 h组,相较>48 h组,肺透明膜病率、新生儿窒息率居更低水平(P<0.05)。剖宫产手术心功能方面,心功能Ⅰ~Ⅱ者,相较Ⅲ~Ⅳ组,围产期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居更低水平(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妊娠期心衰患者,宜采取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且终止妊娠时机宜在32~36^+6孕周内开展,同时,在进行剖宫产术时,需积极稳定产妇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