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工业技术   26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油管钢高温高压CO2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P110,N80,J55三种油管钢在模拟油田CO2环境下的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三种钢对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均为类似抛物线规律,P110最不耐蚀,动态条件下对P110钢的进一步研究显示,由于流速的存在,与静态下相比,最高均匀腐蚀速率点向温度和CO2分压升高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2.
电化学手段可以实现对不锈钢材料的快速评价和腐蚀机理研究,因而受到广泛应用。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方面,最常采用的电化学手段主要有腐蚀电位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恒电位极化测试以及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本文分别针对上述四种电化学方法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腐蚀电位及交流阻抗测试是无损检测手段,可以满足长周期腐蚀监测需求;恒电位极化和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极化特征参数,有利于对材料的腐蚀机理及耐蚀性进行评价。结合当前的不锈钢腐蚀研究现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腐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电化学方法将更多作为腐蚀调控手段,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技术实现对不锈钢腐蚀过程的精细分析。   相似文献   
83.
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丝材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 初生α相的形态逐渐由条状α和球状α的混合组织向球状组织过渡, 晶粒尺寸逐渐增加. 当退火温度达到880 ℃时, 转变成粗晶片状组织. 两相区退火时,α相出现(φ1,~0°,φ2)织构组分, 其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加,β相(φ1,~0°,φ2)织构组分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 Β区退火后织构依然明显,α和β相织构分别主要为(φ1,~0°,φ2)和(φ1,~45°,0°).两相区退火加热时,α和β相发生了原位再结晶和形核长大再结晶, 在随后的炉冷过程中, β相向α相的转变主要是以在原有α相颗粒上的长大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84.
85.
GC—4超高强度钢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6.
腐蚀疲劳波形效应的裂尖析氢、输氢模型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裂尖表面形变动力学和裂尖表面氢反应电化学动力学相结合,对裂尖表面析氢反应的波形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把裂尖形变动力学与位错运动力学相结合,提出了氢的接力式位错输送概念,并建立了波形效应的位错输氢模型,用上述定量模型与理论对正据齿波、三角波和负锯齿波三种波形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相对大小进行了预测。为验证上述模型,还用疲劳测试和断口分析和研究了三种波形对GC-4(40CrMnSiMoVA)钢在3.5%NaCI溶液中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87.
88.
综述了海洋大气环境的特征,对大气腐蚀室内和户外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同时指出现有的钢铁海洋大气腐蚀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海洋大气腐蚀模拟试验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硫代磷酸酯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模拟环烷酸高温腐蚀环境,通过对自行合成的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性能评价,利用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该缓蚀剂的吸附膜形态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硫代磷酸酯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属反应沉积与吸附覆盖的共同作用,随着腐蚀溶液中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浓度增加,表面膜逐渐由反应沉积型转化为吸附覆盖型。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热处理制度、介质成分及 pH值三种影响因素对GC-4(40CrMnSiMoVA)钢的腐蚀疲劳(CF)裂纹扩展速率(da/dN)_(CF)与应力腐蚀开裂(SCC)裂纹扩展速率(da/dt)_(SCC)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da/dN)_(CF) 和(da/dt)_(SCC)有着不同的影响规律.(da/dN)_(CF)和(da/dt)_(SCC)均随σ_s的提高而提高,但(da/dN)_(CF)提高的幅度远小于(da/dt)_(SCC)提高的幅度.蒸馏水中的(da/dt)_(SCC)略大于3.5%NaCl溶液中的(da/dt)_(SCC),但蒸馏水中的(da/dN)_(CF)却远小于3.5%NaCl溶液中的(da/dN)_(CF).在 3.5%NaClI溶液中,随pH值增加,(da/dN)_(CF)下降,(da/dt)_(SCC)却增加.本文分别从裂尖材料的循环软化与硬化、裂纹闭合及闭塞电池效应等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