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24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2.
高静压对食品中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静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对食品中一些具体酶类的影响,旨在为此项高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虾头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有机溶剂浸提虾头中的脂溶性成分。结果表明:利用蛋白酶将虾头中的蛋白质水解分离出去,采用直接浸提法可以将虾头中94.81%的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环己烷较适宜作为浸提溶剂;在对虾头进行一次浸提时,浸提速率达到14、63mg/min,1h后,环己烷可将虾头中约80%的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二次浸提1h后,虾头中约13%的脂溶性成分被提取出来;如果每次的浸提时间为1h,浸提3次后虾头中的脂溶性成分可降至5%以下;在溶剂浸提法中,原料含水率要在一定的范围(质量分数10%~14%左右)内,溶剂比为1:5时才能得到较高的提取率;浸提温度在80℃左右时,较利于浸提的进行。  相似文献   
85.
微波条件下甲壳素脱乙酰反应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彦  曾庆孝  林珣  龙佳 《化学世界》2003,44(10):543-546,513
研究了微波处理条件下,甲壳素脱乙酰反应条件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甲壳素颗粒大小选择为0.18~0.3mm(过60~80目筛)较利于反应。在料液比小于1∶12(质量∶体积)时,壳聚糖脱乙酰度几乎不变,粘度逐渐增大,之后脱乙酰度随料液比的增大而下降。脱乙酰度随碱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脱乙酰度上升、特性粘度下降。微波功率越高,相同时间下,产品的脱乙酰度越高。经正交试验得出:粒度为0.18~0.3mm的甲壳素原料,按料液比1∶12(质量∶体积)加入浓度为50%(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在微波功率320W下处理21min,所得产品的脱乙酰度可达85.65%,特性粘度为394.07mL/g,灰分为0.05%。  相似文献   
86.
冻结食品的微波吸收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组成、不同量和不同形状的冻藏面制品和肉制品,在不同的微波功率条件下进行微波解冻、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对冻结食品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潮汕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顶空法提取潮汕鱼露在发酵1年、2年、3年以及3年后保温1周时的风味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挥发性的酸、醇、醛、酮和含氮、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明显。乙酸、2-甲基丙酸、丙酮、2-丁酮、吡唑和二甲基硫化物对潮汕鱼露的独特风味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8.
鱼露快速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论文提出了通过前期高盐酶解、中期加曲自然发酵、后期高盐保温的分段式鱼露快速发酵工艺,并着重研究酶解在分段式快速发酵工艺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式快速发酵工艺,不仅其总可溶性氮、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长较快,发酵15d时其含量已超过国家一级鱼露标准,经后期高盐保温后其风味、体态、颜色均较好。前期酶解采用先加Alcalase2.4L蛋白酶再加Papain蛋白酶经分段式发酵后取得最佳风味。采用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使鱼露发酵时间从三年缩短为一年。  相似文献   
89.
温度对传统鱼露发酵后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保温方法促进传统发酵后期鱼露的熟化,分析保温过程中的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AA-N)、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pH值、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利用顶空进样法(HS)结合GC-MS法和感官分析法研究保温过程中鱼露风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保温法可促进鱼露熟化,其TSN、AA-N含量随保温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TVB-N含量、pH值、细菌总数变化较小,描述性定量感官分析表明传统鱼露发酵后期保温能显著性改善鱼露风味,60℃保温后鱼露风味整体可接受性较好。顶空进样法结合GC-MS分析认为经60℃保温8d后鱼露中特征香味的挥发性酸、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二甲基三硫等含量有显著性增加。2年鱼露60℃保温8d后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达到3年鱼露水平。  相似文献   
90.
鱼露前期发酵过程中组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露是我国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调味品.鱼露在前期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胺类物质,其中以组胺为主.文章采用不同种类的海鱼(金枪鱼、缇鱼、巴浪鱼、鲒鱼)、不同发酵温度(室温,35℃,45℃)、不同腐败程度、以及不同NaCl含量(15%,25%,35%,45%)四种条件下发酵鱼露,定期检测其中组胺的含量,得出组胺变化规律图.结果表明,随着鱼露发酵时间的延长,组胺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不同的发酵条件组胺的含量及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