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工业技术   11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优化对比液相色谱双柱法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两种测定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方法,同时建立一种新的低聚半乳糖换算系数(K值)计算方法;方法:对现有上述两种测定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分离效果更好的糖柱,并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结果:优化后的液相色谱双柱法对低聚半乳五糖到低聚半乳八糖的分离效果明显提升,提高了测定准确度,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操作更加简便;根据不同样品选用不同K值来计算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结果的精确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对低聚半乳糖含量进行检验分析,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检测灵敏度较高,且已被AOAC等国际权威机构纳入标准检测方法,可作为低聚半乳糖含量测定的标准仲裁法;液相色谱双柱法测定低聚半乳糖更为简便快捷,经济适用,可用于生产企业日常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含鼠李糖乳杆菌MP108产品对肠毒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缓解作用进行了评估。将六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MP108产品组和高剂量益生菌MP108产品组,益生菌干预持续两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的粪便含水量、血清腹泻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空肠组织病理变化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MP108产品组和高剂量MP108产品组均能缓解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c Escherichia coli,ETEC)引起的腹泻症状,减少空肠组织损伤,降低血清炎症的水平,降低了铁蛋白(Serum ferritin,ST)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同时增加了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的水平。肠道菌群分析表明,鼠李糖乳杆菌MP108产品有助于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同时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细菌Akkermansia,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因此,鼠李糖乳杆菌MP108产品可通过调节腹泻相关蛋白、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发挥缓解细菌性腹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含水率对尾砂堆积坝振动破坏的影响,在室内直剪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堆积坝模型振动台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ology,DIC)研究了含水尾砂堆积坝的振动破坏规律、局部变形及损伤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尾砂的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并得到c-ω拟合公式,而内摩擦角变化较小,在30.03°~33.44°范围内波动;黏聚力对尾砂堆积坝稳定性和起裂时刻具有重要影响;坝体含水率对堆积坝破裂形态及破坏模式影响显著,高含水率16.0%坝体呈"局部单一式"拉伸破坏,低含水率5.6%坝体发生"交错溃散式"张拉—剪切复合型破坏,随着含水率增加,尾砂堆积坝振动破坏模式由拉剪破坏向张拉破坏主导过渡;基于局部应变场统计分析提出损伤因子定量表征坝面损伤,含水5.6%坝面损伤因子呈突发式增长趋势,呈现为脆性破坏,含水13.0%与16.0%堆积坝后期损伤因子增长缓慢,向延性破坏过渡。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聚丙烯酸/聚砜交联复合膜对有机醇,胺,醛,酸水溶液的反渗透分离规律,对于有机醇水溶液,还应用Spiegler-Kedem膜输送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解析,得到了反射系数σ,溶剂水渗透系数Lp和溶质渗透系数ω等膜参数。  相似文献   
85.
通过建立二自由度汽车运动模型得到车辆的转弯半径,结合安全制动距离建立弯道计算模型,进而得到车辆弯道行驶时前照车灯自适应调整角度的计算公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车辆转弯时自适应前照灯转角计算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实验表明由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前照灯转角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验证了AFS系统模型的合理性,并在自适应前照灯样机平台上进行测试进一步验证了弯道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
喷动床在农产品干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干燥是农产品加工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为农产品原料的利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能效和干燥产品的质量是农产品干燥的2个关键指标,喷动床干燥技术是这2个关键指标的有效提高途径之一。该文简述了喷动床技术在干燥农产品的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喷动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分析了喷动床干燥农产品主要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设性意见,为喷动床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干燥中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充分利用偏低能耗与低成本来获得高质量脱水干燥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甜菊醇、异甜菊醇抑制高血糖、高血脂代谢关键酶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菊醇、异甜菊醇对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抑制率,用双倒数作图法研究甜菊醇、异甜菊醇的酶抑制动力学,利用AutoDock软件对甜菊醇、异甜菊醇与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菊醇、异甜菊醇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0.75、49.65 mg/L,采用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甜菊醇、异甜菊醇对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46.29、36.66 mg/L,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分子对接的分析结果表明甜菊醇、异甜菊醇分别位于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的疏水口袋中,与多个氨基酸残基结合,并存在疏水作用。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推动甜菊醇、异甜菊醇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及控制其形成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针对目前专业速度滑冰竞赛服的运动适体性问题,研究上肢在滑冰运动周期中的形变规律,进而指导高性能紧身竞赛服的纸样设计.通过分析速度滑冰运动中手臂动作及角度,模拟摆臂动作进行了2组实验,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获取追踪点的位移,得到上肢的动态皮肤拉伸数据,再利用体表画线法,采集8名被试者上肢面积单元的变化率,发现前后腋点以上肩端区域与大臂、前臂区域形变特征差异较大;极高拉伸区域出现在以后腋点为中心的下、外侧区域和以肘关节为中心的两侧、下侧区域;前臂末端、大臂根内侧区域基本处于低拉伸区.研究结果可为速度滑冰竞赛服的上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选择形变较低区域的位置提出了一种分割线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0.
山羊乳是一类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乳品,因其营养成分与牛乳相近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蛋白质潜在致敏性树状评估策略(生物信息学、消化稳定性、血清学研究、动物模型)对山羊乳配方乳粉的致敏性进行评价,并研究山羊乳配方乳粉与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之间存在的交叉反应性。结果表明,山羊乳配方乳粉的167 种蛋白质中,β-乳球蛋白和α-乳清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牛乳配方乳粉(P<0.05),山羊乳配方乳粉在模拟胃液中更易消化,且与过敏患者血清的结合能力弱于牛乳配方乳粉,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山羊乳配方乳粉致敏小鼠体温下降幅度、临床过敏症状评分、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1抗体水平、血浆中组胺水平、血管渗透性及组织炎症程度等均显著低于牛乳配方乳粉组致敏小鼠(P<0.05),交叉反应性结果表明山羊乳配方乳粉能与牛乳过敏患者血清结合,但结合能力明显低于牛乳配方乳粉。结论:与牛乳配方乳粉相比,山羊乳配方乳粉的致敏性较弱,可作为牛乳的替代品,降低牛乳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