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BLADE技术消除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在消除MRI运动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7例(头部74例、脊柱68例、腹部35例)常规MRI检查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改行BLADE技术MRI扫描,对比常规序列扫描来评价BLADE技术对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以显示内囊结构、脑脊液、肝中静脉或下腔静脉的清晰程度,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结果:177例中,行常规MRI扫描,图像质量为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92例(52%),其中头部39例、脊柱29例、腹部24例.采用BLADE技术扫描后,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20例(11.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12,P《0.01).结论:BLADE技术对消除常规MRI扫描出现的运动伪影有显著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头部、脊柱、腹部等部位常规MRI时运动伪影的校正,尤其适用于小儿或不配合患者,可提供更清晰的MRI图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负荷MR电影鉴别存活心肌的可能性。方法 雄性猪 10只 ,全麻下穿刺股动脉行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 ,继而左侧开胸 ,于回旋支近心段放置外环缩环 (ameroidconstrictor) ,拟制成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2 3~ 5 7d后重复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并分别于静息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下(5~ 2 0 μg·kg-1·min-1)行MR电影 ,传统MR电影及屏气法电影相结合 ,左室短轴多层面 (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部 )扫描 ,观察左室各节段运动变化 ,计算室壁运动积分。完成MR扫描后处死猪 ,取出心脏即刻切成厚约 10mm左右的左心室短轴切片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及组织学检查。结果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 ;1只左室造影无明显的运动异常 ,MR及组织学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 ;1只发生室壁瘤。其余 7只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左回旋支近段中、重度狭窄 (70 %~ 99% ) ,MR电影示左室侧壁及后下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相应的节段室壁运动积分 (WMSI) :静息缺血区 (左室侧壁及后下壁 )和正常区 (前间隔 )分别为 (2 2 7± 0 32 )分、(1 0 0± 0 0 0 )分 (χ2 =10 6 2 7,P <0 0 1) ;而缺血区在静息状态下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5 μg·kg-1min·-1)时分别为 (2 2 7± 0 32 )分、(1 4 0± 0 39)分(χ2 =2 0 5 7,P <0 0 1) ;进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高压注入对比剂时发生渗漏与注射速率的相关性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502例患者注入对比剂时采用2.5ml/s、3ml/s和5ml/s的注射速率,注射过程中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观察对比剂渗漏情况。结果:采用注射速率为2.5ml/s与3ml/s的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3,P〉0.05);注射速率为2.5ml/s、3ml/s与5ml/s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64,18.036;P〈0.05)。结论:对比剂注射速率增大,其渗漏率有增高的趋势。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后能有效减少渗漏的发生及减轻渗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4.
Tim技术MR全脊柱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30岁。因乏力、消瘦、咳嗽伴发热3年加重伴左胸部包块疼痛入院,体检:T 37·8℃。右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左上胸部可见肿块,触及类似软组织肿块并可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约2·2cm大小。实验室检查:白蛋白34g/L,其余均正常。超声检查:左腋窝可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部分相互融合,约12cm×3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可见其内血流不丰富。CT可见左前胸壁明显肿胀,肌间隙模糊不清,双侧腋窝内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影,以左侧腋窝为著,部分有融合,边界不清楚,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双肺内未见明…  相似文献   
86.
根据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三维晶体结构和药物与酶活性的位点的对接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甲基-N-取代苄基氨基)-2-丙醇化合物,11个目标化合物均系首次报道,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七种致病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而且都比氟康唑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好,化合物11的抗菌谱最广,抗真菌活性最高,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比酮康唑高,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化合物3,4,10也表现出较高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87.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并与超声心动图(Echo)和手术对照,探讨其在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CoA12例,单纯型10例,复杂型2例。10例经手术证实,1例行DSA,1例行血管造影和经皮主动脉球囊成形术。MRI均行SE序列成像,其中8例兼作梯度回波(GRE)的电影(cine)MRI或(和)MR血管造影(MRA)。所有病例均有经胸Echo检查。结果9例(75%)MRI显示为局限性膜状或嵴状狭窄,3例(25%)呈长管状狭窄。8例cineMRI或(和)MRA均能显示狭窄段和扩张的肋间动脉和乳内动脉等侧支循环。12例CoA,MRI均获得正确诊断,Echo8例(66.7%)获正确诊断。结论MRI是检查CoA的一种优良的无创性方法,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显示狭窄前、后主动脉及头臂血管改变,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对CoA的诊断优于Echo,基本上可取代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主动脉溃疡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报道11例主动脉溃疡性病变的诊治。方法:年龄49~81岁,突发胸痛5例,体检发现3例,术中遭遇3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冠心病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白塞氏病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其中主动脉升段窦管交界处2例,主动脉弓部2例,降主动脉胸部4例,降主动脉腹部起始部2例,降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1例。合并壁间血肿4例、下肢急性事件1例。病原体:金葡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梅毒2例。结果: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同期收治的主动脉疾病患者(10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患者没有住院死亡,多发动脉瘤合并溃疡院外随访2 w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在3个月~4年,壁间血肿患者血肿均消失。梅毒感染诱发腹腔干开口上主动脉干虫蚀样溃疡患者随访1年,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对于主动脉溃疡性病变要注意病原学检查与相应治疗,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9.
目的在双能CT血管成像(CTA)下肢动脉检查中,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值变换mAs值,探讨降低mAs值能否达到既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目的。方法对60例疑患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进行了了下肢双能CTA检查,所有患者按照BMI相近原则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皆不考虑身高、体重等因素,一律按照厂家提供的原始扫描数据进行扫描;B组依据BMI不同适当降低球管的mAs值进行扫描。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选定的腹主动脉、一侧髂动脉及一侧股动脉处的噪声指数值并评价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记录其得分值,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每名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A、B两组患者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为96.7%及93.3%;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33±0.461及3.733±0.583;P>0.05,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噪声指数分别为18.183±3.058(腹主动脉)、14.633±3.212(髂动脉)、13.907±3.037(股动脉)及22.713±3.566(腹主动脉)、18.863±3.801(髂动脉)、18±3.757(股动脉),P<0.01,B组皆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BMI值分别为22.14±2.61及22.33±2.61,P>0.05,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CTDIvol值分别为8.461±0.332及4.823±1.197,P<0.01,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组,降低约40%。结论在双能CTA下肢动脉检查中,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mAs值,即采用个性化扫描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害,建议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预后评价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5例宫颈癌患者行DWI检查(b值=0和1000s/mm2),然后评价ADC值与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的相关性,组织学特点包括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细胞间质比例。结果:宫颈鳞癌的ADC值明显低于宫颈腺癌(P<0.05),低分化组的ADC值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的ADC值明显高于≥70%组(P<0.05)。宫颈癌的ADC值与其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r=0.320);ADC值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间质比例呈轻度负相关(r=-0.298,-0.312)。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宫颈癌的组织细胞学特点密切相关,有望为宫颈癌的预后评价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