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在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合性跟腱损伤中的应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生依据.方法 地经手术证实的7例闭合性跟腱损伤病例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7例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分别为跟腱完全断裂2例,不完全断裂5例,手术结果显示跟腱断裂部位位于跟腱中段2例,下段5例,表现为跟腱完全性或部分性分离,跟腱周围软组织肿账、出血.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够直接显示跟腱和周围软组织解剖形态和病理改变,对闭合性跟腱损伤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脊髓小脑变性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之一,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些年对本病治疗的尝试方法增多,但缺乏客观指标判断疗效。文章报道2例脊髓小脑变性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初步研究结果,以期为本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Tim技术3D 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评价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下肢动脉(腘股段和腘下段)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1例可疑下肢动脉狭窄患者,采用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并结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行3DDCE-MRA检查。延迟时间采用试验团注(test-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组。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动脉法DSA(IADSA)检查,对比分析3DDCE-MRA所示的轻度狭窄(≤50%)、显著狭窄(51%-99%)、完全闭塞(100%)的符合情况,并计算显示显著狭窄及完全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95.1%。与IADSA对照,3DDCE-MRA显示腘股动脉段显著狭窄及完全闭塞(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91.1%,特异性92.9%,准确性92.3%;显示腘下动脉段的敏感性82.2%,特异性75.4%,准确性83.9%;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总的准确性为87.5%。结论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3DDCE-MRA是一种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无创、安全、可靠、实用的血管检查方法,对腘股动脉段狭窄的诊断更加可靠,但对细小血管(尤其足部)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肝MR灌注成像(MRPI)早期监视兔肝VX2瘤经皮酒精注射(PEI)疗效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经开腹手术于肝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后第2、3周进行MRT。WI、T2WI检查监视肿瘤生长情况。在种瘤后第3周时,于CT引导下,于肿瘤一侧的早期强化最明显处注射无水乙醇1.0ml,治疗1周后应用MRPI观察治疗效果。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到达时间(T0)和最大上升斜率(ss),应用t检验比较治疗区与肿瘤未治疗区的灌注参数。结果10只兔肿瘤均种植成功,第3周时肿瘤直径(2.6±0.6)cm。治疗过程中3只兔死亡,PEI治疗1周后的治疗区呈无或低度强化。肿瘤未治区与治疗区的11D分别为(16.0±1.2)、(50,8±5.9)S,ss分别为38.9±2.2、6.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39.6,P值均〈0.05)。常规T1 WI、T2 WI无法清晰显示治疗区与未治疗区的差异。结论全肝MRPI可以较敏感的早期监测PEI疗效,早期强化的消失可作为PEI治疗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喜树碱关键中间体5′-RS-,5-二氧代-(5′-乙基-5′-羟基-2′H,5′H,6′H-6-氧代吡喃)-[3′,4′,f]-△^6(8)-四氢中氮茚(1)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6-氰基-1,1-亚乙二氧基-7-(1′-乙氧羰基)丙基-5-氧代-△^6(8)-四氢中氮茚(2)为原料,经氢化和亚硝化、脱氮、混合金属催化氧化、环合及三氟乙酸脱保护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 新工艺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总产率达到了72.4%。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药物的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套集分子设计、化学合成和分子筛选三大系统为一体的抗真菌药创新设计体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药效构象搜寻、3D-QSAR研究,建立了抗真菌药物与受体作用模型,预测设计高活性化合物;另一方面,根据抗真菌药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已知序列,采用同源蛋白模建技术构建其三维结构,再通过药物-靶酶对接研究,确定活性位点,设计与活性位点最佳匹配的活性化合物;然后针对设计的化合物类型,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合成方法,完成化合物的合成;最后以靶酶为模型,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分子筛选方法,用筛选结果指导进一步的设计与合成,直至得到最佳的新化学单体(NCE).将该体系用于抗真菌药物设计,获得了一个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艾迪康唑.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前期研究经验以及医学鉴定专家组的经验,对腰椎峡部裂影像学检查技术、影像学诊断标准、分型、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和飞行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针对飞行人员峡部裂患者的影像诊断和医学鉴定标准进行探讨和修订,并提出建议案,旨在对腰椎峡部裂进行更精准的医学鉴定和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DEAL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显示腰骶神经受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明显腰腿痛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行腰骶神经根IDEAL序列冠状位薄层扫描和常规扫描,所有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观察腰骶神经根的受压特点及其与突出椎间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0例中有92组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疝出,而由此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共81组,其中神经根侧隐窝段受压的概率显著大于椎管内段,但是任何部位的神经根受压好发生于同侧还是双侧受压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8)。另有4组神经根受压由增厚的黄韧带或骨质增生引起;有6组由神经根鞘囊肿引起。受压神经根的影像学表现为:(1)神经根局部缺损样压迹;(2)走行的改变;(3)形态的改变,包括局部肿胀,甚至截断样改变;(4)与邻近组织局部粘连,边界不清,边缘模糊;(5)局部脑脊髓间隙变窄或消失。结论 IDEAL序列能直观显示腰骶神经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受压特点,能够对神经根受压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受压程度评估,对判断腰骶神经受压、损伤等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也能为临床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双低剂量”320排 CT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 CTA 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双低方案”对40例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患者行320排 CT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 CTA 一站式检查。利用软件包处理得到 CTA、4D-CTA、4D-perfusion、Fusion 图像,40例患者均经3.0T MR 行 DWI 作为对照。分析评价 CTA 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缺血病变位置。结果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3例,其中8例经 DSA 证实。CTA 质量达优率为82.5%。CT 灌注成像(CTP)发现297处灌注异常区,其中202处病灶 DWI 证实为脑梗死区,95处 DWI 未见异常:49处 CTP 表现为延迟时间(DLY)、达峰时间(TTP)升高,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轻度降低;21处 DLY、TTP 升高,CBF、CBV 正常;25处 DLY、TTP 升高,CBF、CBV 轻度升高。结论“双低剂量”320排 CT 脑灌注联合 CTA 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可以准确观察颅内血管形态结构及脑组织梗死前期缺血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脐尿管癌的螺旋 CT 增强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螺旋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脐尿管癌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后改变、邻近结构的侵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果:6例位于膀胱前壁或顶壁,4例位于前腹壁,7例位于前腹腔。病变以不均匀密度为主,其中7例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影,呈周边型强化。2例出现钙化。1例出现髂总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可以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后改变,在诊断脐尿管癌中有重要价值,肿瘤部位、内部结构及增强后改变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