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医药卫生   26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后是否须将钩钢板适时取出,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争议。 目的:通过对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探讨是否应当早期适时取出钩钢板。 方法:随访急性创伤性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Ⅲ型)以钩钢板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4例,按内固定后是否早期取出钩钢板分为取出组和保留组。 结果与结论:比较取出组内固定取出前和保留组半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取出组内固定取出后Constant评分、日常活动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和OSS评分均高于内固定取出前(P均< 0.05);疼痛和力量评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内固定后1年比较,取出组在Constant评分、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和OSS评分均高于保留组(P均< 0.05);疼痛、力量、喙锁间距和肩锁宽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再骨折和钢板断裂等并发症。亦未发现在患者体内引起明显的全身和局部反应。结果提示,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后早期适时取出钩钢板,辅以功能锻炼,可以提高Constant和OSS评分,在不影响肩锁关节结构重建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此外还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 法 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6·6 mg/kg)和CDDP(1 mg/kg),每组于给药后 0·083、0·5、1、2、4、6、12、24 h各处死4只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组各时间点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 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 取率。结果 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 ~175·8 nm,载药量和包封 率分别为(15·2±0·9)%、(89.0±0·8)%;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 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结论 CDDP-PLA-PEG-NP在动物体内对口腔鳞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 向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口腔癌纳米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的作用、初始功率对消融灶的影响和超声在评估消融灶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动物肾脏4枚,在其上、下极和中部进针1cm,12个靶点随机分两组,每组6个,分别应用5W和10W的初始功率进行消融,用实时超声、4小时后超声和肉眼病理对比观察.结果消融灶稍大于电极伞径,初始功率不同所产生的消融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性.超声显示消融灶为边缘极不规则的强回声,肉眼观察呈棕褐色类圆形的凝固性坏死.实时超声测值和肉眼解剖测值差别有显著意义.4小时后超声值和肉眼测值在冠状面和横断面最大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消融深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消融灶的大小不随功率增加而增大,实时超声不能反映消融灶的大小,延时超声所测消融深度较实际值小.根据伞径预测消融灶的大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从人舌癌组织中克隆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 片段cDNA表达载体在原核细胞中的功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 以RT-PCR法从舌鳞癌组织中克隆的VEGF-C基因功能片段cDNA与表达载体pBK-CMV构建表达质粒,转化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进行检测。结果 从人舌癌组织总RNA中克隆到约1·1 kb大小的VEGF-C基因cDNA,与Genbank公布的人VEGF-C基因cDNA序列有99·6% 同源性,以之构建出的重组质粒pBK-VEGF-C转染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到稳定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56 000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与VEGF-C多抗具有强阳性免疫印迹反应。结论 证实克隆得到VEGF-C基因功能片段cDNA可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C在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功能效应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5.
Kyrle病1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2岁.因臀部、四肢反复出现丘疹8年,于2008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开始上、下肢伸侧出现较小的肤色丘疹,渐渐增大,大者呈花生米大,颜色渐加深,其后在丘疹表面出现一"硬痂",剥除后,遗留一凹坑,往往形成凹坑后皮损停止进展,最终形成萎缩斑.皮损多在四肢伸侧反复发生.曾在当地医院诊治,多以"毛囊炎"予以处理.口服抗生素、外用药膏(药名不详)后自觉无疗效.4年前病情明显加重,除四肢外,臀部、躯干亦陆续出现皮损,其进程亦多遵循"小丘疹→增大形成较大结节→结痂→剥除痂皮或痂皮自行脱落形成萎缩斑"的规律.  相似文献   
86.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合并尖锐湿疣(condylomata acuminate,CA)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单纯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多发BP合并CA的病例更少。笔者诊治1例,单独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主因阴茎部发现疣状增生物及淡褐色扁平丘疹半年,于2006年12月12日就诊我科。半年前患者龟头部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以双频指数为控制变量的闭环反馈吸入麻醉药用药系统,并通过临床验证确定该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整个研究分为建立用药系统和临床验证两个阶段。首先建立闭环控制用药系统,系统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部分为吸入麻醉药闭环控制软件《吸入麻醉执行者》,在此软件中建立了吸入麻醉药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软件的反馈算法采用PID算法,此软件与麻醉深度监护仪、注射泵、紧闭循环麻醉机等硬件共同组成闭环控制用药系统。临床验证阶段使用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多种药物进行闭环反馈麻醉,并选择腹腔手术、开胸单肺通气手术、肥胖患者等不同人群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使用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多种药物闭环反馈麻醉控制双频指数的稳定性均达到或超过人工控制麻醉的水平,闭环反馈麻醉系统在开胸单肺通气手术、肥胖患者等药代动力学变异很大的患者中取得满意的效果,说明采用BIS作为控制变量是可行的,采用PID算法作为系统控制算法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结论采用BIS作为控制变量,PID算法作为控制算法的吸入麻醉药闭环反馈用药系统控制多种吸入麻醉药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深度平稳,对单肺通气及肥胖患者等药代动力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系统性能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8.
甲状腺功能亢进1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调华  周维佐 《湖南医学》2000,17(2):128-128
  相似文献   
89.
附睾肿块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并不少见,我院自1983年3月~1996年3月共收入院治治疗附睾肿块126例,累计行128次手术治疗,获得随访1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53例主诉阴囊部不适或隐痛,占42.6%,其中24例阴囊局部曾有红、肿、热、痛,5例明囊溃破,有1例为双侧,相隔半年先后发生。73例主诉明囊内无痛肿块,占574%,其中1例2年后对侧阴囊出现肿块。126例病人病程最长达7年,最短半个月。所有病例在病程期间未出现发热、腰痛及肉眼血尿,也未出现纳差、消瘦、乏力、盗汗等。丑ZI例附睾肿块位置明确,位于头部31例,占25…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