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91篇
工业技术   16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采用液相法用有机物改性剂对Sn-8Zn-3Bi焊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以改善焊料的润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对包覆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样品的抗氧化性、润湿性能和存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法可以实现在Sn-8Zn-3Bi焊料表面包覆有机物。以有机物C为改性剂,且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得到的改性样品的润湿角θ为7.8°,铺展面积S为108.83mm2,而未被改性的焊料θ为10.74°,S为93.40mm2。  相似文献   
82.
埋藏期的油气充注可引起储集层中一系列有机-无机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改造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大小和润湿性,进而影响物性和油气运移动力。油气充注对储集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有机质生烃增压和早期油气充注占位可使岩层增加一定的抗压实能力,让深埋条件下的储集层仍能保存较多的储集空间和渗透性; ②油气充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生矿物的生长,如自生石英、自生伊利石等,从而降低胶结作用的减孔效应; ③有机酸伴随油气充注可对储集层中的长石碎屑、方解石胶结物等易溶矿物进行溶蚀改造,从而有效改善岩石的物性和孔隙结构; ④早期油气充注可在矿物表面形成油膜,致使储集层呈现中性—弱亲油性,利于油气运移中克服分子的表面张力。综上所述,建立油气充注与储集层成岩演化时序,恢复成藏期自生矿物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可有效预测油气优势运移路径。  相似文献   
83.
闫鑫  徐进良 《化工进展》2019,38(6):2618-2625
实验研究了亲水和疏水表面上太阳能加热去离子水及金纳米流体液滴三相接触线动力学。在亲水和疏水表面滴加2μL去离子水和纳米流体液滴,用一定功率太阳能模拟器照射液滴使其蒸发,期间采用高速摄像机实时记录液滴在不同表面上的蒸发过程。由MATLAB程序处理图像得到液滴在不同表面上蒸发过程中接触角和接触圆直径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液滴接触线在不同亲疏水表面上存在不同运动特性。去离子水液滴在亲水表面上常接触面积模式和常接触角模式依次控制蒸发过程。去离子水液滴在疏水表面上都呈现出“黏-滑”蒸发特性,即液滴先以常接触面积模式蒸发,之后接触线快速滑动,接触线固定后再以常接触面积模式蒸发,依次往复。纳米流体液滴在亲水表面上主要以常接触面积蒸发模式为主,在疏水表面上同样呈现“黏-滑”蒸发特性。从液滴表面能角度出发,对液滴接触线“钉扎”和“去钉扎”过程进行详尽分析,得出基底润湿性和纳米颗粒沉积是影响液滴接触线在表面上运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characterization and wettability of a uniform and light magnetic nanofibers web.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recycled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nanofibers web (Fe3O4 NPs/RPET NFs web) were fabricated from bath-sonication solution via electrospinning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reasons, RPET instead of virgin material was used. After synthesizing magnetic Fe3O4 NP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35?nm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iron sulfate and sodium hydroxide, Fe3O4 NPs/RPET NFs web was mad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show how Fe3O4 NPs are able to significantly modif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at X-band frequencies. Microwave characterization is based on the microwave scattering parameters measured in the X-band (8–12?GHz).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morphologies, crystalline structure, magnetic, and wettability properties of NFs web.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the Fe3O4 NPs/RPET NFs web at a concentration of 5% was 2.79?emu/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imated for magnetization, diameter and concentration by MathWorks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Toolbax Software. The wettability,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EMI shielding of Fe3O4 NPs/RPET NFs web have been improved compared to RPET NFs web.  相似文献   
85.
为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的界面黏附性能,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表面性能测定仪,以及单纤维碎裂法等分析改性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压为10 Pa,功率为100 W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4 min时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效果最佳;与原丝相比,此时纤维表面O与C元素含量比增加了108%,含氧基团C—O、C=O的含量分别由7.6%、10.3%增加到20.4%、19.2%;纤维表面产生均匀致密的微裂缝,其与树脂间界面剪切强度由29.88 MPa增加到46.13 MPa,增强率达54%;聚酰亚胺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从110°左右减小至55°以下,由疏水表面变为亲水表面。  相似文献   
86.
孙震海  韩瑞津 《半导体学报》2008,29(6):1081-1087
对喷雾清洗过程中微颗粒所受到的流体力进行了研究.由于液滴撞击在平面上产生的不稳定流,无法用现有的层流作用力公式来预测颗粒所受到的作用力,本文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对流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且计算颗粒上相应受到的作用力.通过计算结果,讨论了影响颗粒清除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微米尺度内,平面的可湿性质对液滴展开的初始阶段流场分布有显著影响,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平面上颗粒所受到的作用力.此外,撞击在干燥表面时,颗粒受到的拖拽力会比撞击到湿表面上时大三个数量级以上.而在湿表面上时,提高撞击速度会比增大液滴大小来得更有效,主导颗粒去除的力为拖拽力.  相似文献   
87.
以Cu93P钎料为基体,在其表面热浸镀锡,制备CuPSn钎料,采用扫描电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差热分析仪、箱式电阻炉和体视显微镜分析锡镀层的界面形貌,钎料的抗拉强度、显微硬度、熔化温度和润湿性。结果表明:在Cu93P钎料表面热浸镀锡过程中,液态锡与钎料发生了界面反应,生成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即钎料基体与锡镀层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热浸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CuPSn钎料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均呈降低趋势,抗拉强度的降低源于界面处产生的Cu6Sn5脆性化合物和孔洞,显微硬度的降低源于热浸镀的去应力退火作用;Cu93P钎料表面热浸镀锡可降低钎料的熔化温度,提高钎料的润湿性,Cu93P钎料表面热浸镀5.20%(质量分数)锡之后,Cu88.16P6.64Sn5.20在纯铜板上的润湿铺展面积比基体Cu93P钎料增加43.15%。  相似文献   
88.
张景楠  田磊  张红卫 《油田化学》2021,38(1):184-190
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技术对于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和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机理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重点阐述了关于纳米流体驱油机理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综合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纳米流体强化驱油的四种机理,据此指出在结构分离压力、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纳米流体在驱油过程中表现出“卷起”与“扩散”的双重特征,从而具有强化驱油作用。最后指出纳米流体在提高石油采收率领域内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对纳米流体的驱油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此外,将纳米流体驱油与泡沫驱油有效结合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提高石油采收率途径。  相似文献   
89.
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传质塔填料中,对填料上的液膜流动和传质行为影响较大。对竖直光板和多孔板上的液膜流动进行了三维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通过模拟研究了孔结构对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孔会阻碍液膜的铺展,而润湿孔促进液膜的铺展。与光板相比,多孔板上的液膜具有起伏波,这将影响液膜的厚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液膜厚度波动和水平方向的速度波动随着孔径的增加而增加,而竖直流动方向的速度随着孔径的增加而降低。当孔径增加到一定值时,毛细波将出现在孔中的液膜中,这大大增加液膜水平方向上的波动速度,而降低流动方向上的速度。当孔径继续增加到临界值时,液膜将破裂。多孔板上孔内和气侧区域存在涡旋,能够促进内部液体交换和增大气侧扰动,从而增强传质能力。  相似文献   
90.
膜技术是处理含油污水及含水油液的有效分离方法。无机膜材料由于可调变的表面性质和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苛刻的条件下,在分离油水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设计与制备油水分离膜的理论基础,包括分离过程中压力驱动力和膜表面特性对膜通量和选择性的影响;然后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用于油水分离的无机膜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重点介绍分子筛膜、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膜和氧化石墨烯膜等的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油水混合物中研究者们调控无机膜表面性能的策略,提出膜表面润湿性和膜结构是提高膜分离效率和抗污染性的关键;最后指出抵制含大量表面活性剂、碱液及有机聚合物种的乳化油对膜造成污染,是无机膜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无机膜在分离油水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