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0篇
  免费   1252篇
  国内免费   809篇
医药卫生   28821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577篇
  2021年   702篇
  2020年   825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1081篇
  2014年   1833篇
  2013年   1709篇
  2012年   2094篇
  2011年   2179篇
  2010年   1897篇
  2009年   1849篇
  2008年   1933篇
  2007年   1650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329篇
  2004年   963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聂创  吴祥波  康志明  梅斌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0):1103-110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肢无力1月余"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伴头晕、视物旋转、双眼视物模糊、双耳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无发热、头痛,无肢体抽搐及意识丧失等其他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DSA检查示:左侧颈外动脉闭塞,左侧颈总动脉中远端及右侧颈总动脉末端粥样硬化并管腔重度狭窄,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7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最早常发生于颈动脉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早期体征,颈动脉位置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且超声技术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现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硬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也不断涌现,现在不仅可以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体积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判断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8±0.29)mm,对照组为(0.55±0.16)m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7,P<0.05)。斑块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检出软斑21例、硬斑21例、复合斑11例,检出率共计53.0%;对照组检出软斑2例、硬斑2例、复合斑1例,检出率共计5.0%,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49,P<0.05)。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从而对冠心病进行预测性诊断,且具有重复性良好、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有一种可怕的东西,它可能出现在人体内;它的存在,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会越长越大,阻塞血管并导致人体偏瘫甚至危及生命。它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与前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VBD与颈内动脉闭塞/狭窄并存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双眼同向偏盲或视力障碍3例,一侧肢体运动障碍2例,Gerstmann综合征1例。CT/MRI显示分水岭性脑梗死(后型)2例,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各1例,无明显改变1例;CTA/MRA显示同时伴有一侧颈内动脉闭塞3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烟雾病)各1例;基底动脉长度为34.0~39.5 mm,直径为4.6~4.8 mm;颅内椎动脉最大处直径为4.4~4.8 mm。结论 VBD可与颈动脉闭塞或狭窄共存,临床表现更为复杂。长期的前循环障碍可能是VBD形成的重要促发因素,应兼顾前后循环状况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根据颈部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结果,收集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ELISA法测定不同类型脑梗死组血清OPN水平。结果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血清OPN亦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IMT增厚超过1.0 mm和(或)出现斑块定义为阳性,冠状动脉狭窄≥50%定义为阳性,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122例(76.3%),冠脉阳性93例(58.1%)。颈动脉阳性组冠脉阳性89例(73%),通过颈动脉阳性结果推测冠脉阳性,敏感性95.7%,特异性50.7%。颈动脉阳性组与冠脉阳性组分别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年龄、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阳性组年龄、血压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到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证据,此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压高度相关,冠脉病变与年龄、血压、血糖、BMI值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A-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5—2014-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口服卡马西平组42例(A1组)及癫痫未治疗组(A2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B组),对比各组血脂、Hcy及CRP水平,各组CA-IMT水平,分析影响CA-IMT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A1组TC、TG、LDL-C、Hcy及CRP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A2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右侧CA-IMT、左侧CA-IMT及平均CA-IMT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A2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间及用药总剂量均为影响CA-IMT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癫痫患者经卡马西平治疗对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可增加CA-IMT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时关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筛查,其中110例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并接受中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于3、6个月进行随访,110例患者中48例接受PAS三联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1次/d,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普罗布考500 mg 2次/d),36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26例未坚持按医嘱服药。分别比较治疗前、3、6个月时超声结果。结果 3个月随访110例患者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完全转化为稳定斑块或斑块消失的有3例,转化为混合斑块的22例,不稳定斑块共85例(未治疗组有2例有新发不稳定斑块形成);6个月随访完全转化为稳定斑块或斑块消失的有22例,转化为混合斑块的29例,不稳定斑块的59例(未治疗组有4例有新发不稳定斑块形成);6个月内PAS组和未治疗组各有2例出现症状性脑梗死。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向混合斑转化的时间约3个月,转化为稳定斑块的时间约6个月或更长时间;PAS三联药物,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治疗效果可促进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向混合斑块和稳定斑块转化。  相似文献   
80.
<正>患者男,44岁。有2型糖尿病史,近期出现血压不稳,呈阵发性。体检时发现两侧颈部实性包块,光滑,界限清,中等硬度,左右活动好,上下不能移动,轻压痛,触诊可感觉到搏动,并似乎与颈动脉搏动同步。超声检查: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低回声团块,分别为21 mm×19 mm(右)、28 mm×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