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9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医药卫生   1263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876篇
  2010年   886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981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目的 :调查临床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掌握现状,以及可能影响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因素,为制定实习护生疼痛管理课程相关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中文版、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感知的疼痛管理障碍调查表,对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结束后的本科及专科护生15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正确率为(43.46±7.31)%,处于低水平。不同疼痛知识培训情况及是否使用过疼痛评估工具护生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正确率不同(P0.05)。结论:实习护生对疼痛管理的知识缺乏,认识不足,应加强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培训和临床疼痛管理实践,提升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改善患者疼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2.
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早期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出生后新生儿体温的影响,确保母婴早接触及新生儿保暖及复温。方法:产妇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择507例健康产妇和新生儿分为三组,A组包扎脐带后立即与产妇皮肤接触30min;B组待产妇缝合完毕后进行;C组按爱婴医院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内、30min、1h、2h体温及产妇感受。结果:三组各时段体温具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最高、B组次之、C组较低;出生时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早母婴皮肤接触利于早期新生儿保暖复温;此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宜不具备保暖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但助产人员应关注产妇缝合时痛苦,提高其舒适性。  相似文献   
73.
病人准自杀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例准自杀行为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家庭及个人身体、精神/心理因素是造成病人意向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认为提高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和医护程序是预防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死亡态度现状,为开展ICU护士的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选取广东省8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331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331名ICU护士死亡态度5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自然接受(3.86±0.64)分、死亡恐惧(3.05±0.78)分、死亡逃避(3.03±0.80)分、趋近接受(2.75±0.74)分和逃离接受(2.63±0.8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死亡恐惧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级别、婚姻状况、学历、是否经常讨论死亡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死亡逃避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学历、是否有丧亲经历、所在医院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是否经常讨论死亡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自然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医院级别、是否有宗教信仰及是否有丧亲经历的ICU护士,其趋近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ICU护龄、医院级别及是否有丧亲经历的ICU护士,其逃离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31名ICU护士的死亡态度趋于正向,又存在矛盾心理。不同特征的ICU护士,其死亡态度不尽相同。建议开设死亡教育培训或讲座,针对不同特征护士的死亡态度采用针对性的对策,使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及积极的死亡态度。  相似文献   
75.
目的调查护士评判性思维知晓、态度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评判性思维量表中文版(CTDICV)调查1113名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知晓、态度及评判性思维得分情况。结果1113名护士中57.6%(641名1听说过评判性思维;75.9%(845名)认为护理工作中需要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93.01分,大于280分;评判性思维总分与评判性思维知晓情况及评判性思维态度相关分析显示,评判性思维总分与评判性思维知晓情况及评判性思维态度呈正相关佑〈0.01)。结论护士对评判性思维的知晓率较低;护士对护理工作中的评判性思维持积极态度;护士总体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但离评判性思维能力强的要求还有差距;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评判性思维知晓情况及评判性思维态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张雪霞  朱丹 《护理研究》2006,20(10):919-921
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护生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然而,种种因素影响护生树立健康的职业态度。通过分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提出护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7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基因治疗日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兴方法之一,自杀基因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自杀基因又称为前药转换酶基因,将一些病毒或细菌基因组中的前药转换酶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这种基因可以编码特殊的酶,将原先无毒性的前药在肿瘤细胞中代谢为毒性产物,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涉外人员输入性疟疾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奉贤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调查点,选择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至少出入疟疾流行国家一次的涉外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和疟疾防治知识、态度、行为信息。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86名涉外人员中,疟疾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5.12%,疟疾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0.17%。其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者疟疾核心知识知晓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χ~2=29.90,P0.01);从事医务、技术工作者对防治疟疾最佳办法和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更高(χ~2=41.00,χ~2=42.93,P0.0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医务、技术人员出国前接受知识宣传率更高(χ~2=13.06,χ~2=28.68,P0.05);涉外人员疟疾防治态度积极,但对蚊帐、驱蚊药使用率和防治药物携带率均较低。【结论】奉贤区涉外人员疟疾知识知晓率较低,受到文化程度、职业的影响,应加强对涉外人员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疟疾防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工人职业伤害与工人职业安全认知、职业安全态度和安全生产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0例出现过职业伤害仍在职的职工为研究组,另以同工种、年龄相差<5岁原则,为每个职业伤害职工选取1名对照者,共200名作为对照组,调查工人职业安全认知、职业安全态度及安全生产行为的情况。 结果 研究组职业安全认知评分为(10.71±1.40)分,低于对照组的(15.38±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乐观态度、对管理者支持态度、对安全政策态度、对安全实践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消极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个人防护、工作姿势、操作方法、卫生习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人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安全认知、对安全政策态度及个人防护(P<0.05)。 结论 工人职业安全认知、职业安全态度、安全生产行为与职业伤害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工人相关职业伤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80.
<正>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成为15~29岁年龄组第二大死因~[1]。在我国,艾明等~[2]针对重庆市9808名大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7%。自杀仍旧是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患者是自杀高危人群,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并未出现过自杀行为,甚至未出现过自杀想法,说明自杀者有其独有的特质。磁共振技术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探索抑郁症患者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