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对术后心房颤动及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其中,生理性起搏者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及右室双腔起搏(DDD)共47例,非生理性起搏即心室按需起搏(VVI)者56例,对其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和心功能状况进行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③结果生理性起搏者心脏左房射血分数(LVEF)较起搏前明显增加(t=4.53,P<0.01),E/A比值亦显著升高(t=2.16,P<0.05);而非生理性起搏者LVEF较起搏前明显降低(t=7.29,P<0.01),左房内径(LAD)明显增大(t=5.28,P<0.01),E/A比值下降(t=2.29,P<0.05),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t=2.48,P<0.05)。术后6月两组病人LVEF、E/A比值、LAD、LVDd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t=5.54~8.13,P<0.01)。生理性起搏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由术前的44.7%降至术后的12.8%(χ2=11.7,P<0.01),非生理性起搏组发生率由术前的32.1%上升至术后的46.4%(2χ=10.4,P<0.01)。术后两组间心房颤动发生率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5,P<0.01)。④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以降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九天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主因"反复发作胸闷,胸痛1年,突发胸痛持续2小时",急诊入院.9天前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弥漫狭窄90%,用maverick球囊10 atm(1 atm=101.325 kPa)10s反复扩张4次,置入3.0×33 mm firebird支架1枚,16atm 20 s释放,支架完全覆盖病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无胸闷憋气,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胸痛。行Holter检查示:平均心率122次/分,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及4:1传导。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查体示血压(BP)110/70 mmHg (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及湿罗音,心率116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图1),超声心动示双房增大,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强心及利尿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1岁.胸闷、憋气3个月,加重半个月来诊.超声心动图所见:右房62 mm×56 mm,右室34 mm,右肺动脉内探及低回声团块,边缘回声稍强,内部回声较均质,不活动,与管壁结构分界不清(图1).CDFI示:右肺动脉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OT组(n=57)与RVA组(n=39)。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心电图参数、生活活动能力、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问卷变化,并比较术中即刻及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程控参数的差异。 结果 术后1年时,两组LVEDd、LVESd、LVEF、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RVOT组LVEDd、LVESd、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RVA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RVA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6MWD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RVOT组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两组MLHFQ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RVOT组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术中即刻,RVOT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RVA组,而电极阻抗则明显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水平均较术中即刻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起搏相较于RVA起搏,能为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协调心室收缩节律,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避免左室重构,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咽窝区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19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经腕部近端桡动脉穿刺入路,n = 98)和研究组(经鼻咽窝区桡动脉入路,n = 101);搜集患者的一般性住院资料、冠心病高危因素、穿刺时间、术后即刻疼痛(NRS)评分、术后3 h(NRS)评分、压迫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数据。 结果 对照组共成功穿刺近端桡动脉96例,成功率98 %,研究组共成功穿刺鼻咽窝桡动脉96例,成功率9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时间较长(P<0.01),术后3 hNRS评分较低(P<0.05),术后压迫时间较少(P<0.01),并发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鼻咽窝区远端桡动脉介入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在术后止血时间及术后3 h舒适度方面要优于近端桡动脉入路。  相似文献   
7.
赵青  沃金善  路长鸿  王晖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2):128-129,131
目的研究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并探求解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6例植入ICD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显示病人有28次电击感,其中3次心房颤动误放电,余均为低能量转复.所有病人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药物治疗无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结论 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可迅速高效地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ICD植入方法较简单,手术成功率高,但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参数,解决ICD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必须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双腔ICD可减少误放电,依靠房室顺序起搏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对病人更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HHD)病人左心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和早期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1例单纯甲亢和65例HHD病人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RV),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的厚度(IVS、LVPW),收缩末期左、右心房横径(LA、RA);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E峰)及舒张晚期(A峰)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左心室射血分数(EF)。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舒张早晚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HHD病人早期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甲亢组(F=5.47、20.32,q=4.93~5.10,P〈0.01),而早期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HD病人早期左心房、左心室大于单纯甲亢组和对照组,右心房、右心室无明显的变化,晚期右心房、右心室大于HHD早期和单纯甲亢病人。HHD晚期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03,q=4.87,P〈0.01),单纯甲亢病人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q=5.02,P〈0.01)。结论甲亢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HHD病人早期出现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收缩功能正常,晚期出现收缩功能不全。HHD病人先左心扩大,晚期全心扩大。LVMI结合E/A可早期诊断HH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生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等分为强生组和圣犹达组各64例,两组围术期血生化指标、心肌标志物、消融相关指标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强生组与圣犹达组各时间点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7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cTnT)均先上升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与圣犹达组各时间点心肌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圣犹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RFCA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强生压力消融导管具有手术时间短、消融时间短的优势,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处理困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但对于这类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仍不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及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的关键。多数情况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种血运重建方案的安全复合终点相似,每例患者具体实施何种方案,既要参考患者的意愿,又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