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79篇
  免费   2710篇
  国内免费   1581篇
医药卫生   38970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933篇
  2022年   893篇
  2021年   854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640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955篇
  2014年   1721篇
  2013年   1631篇
  2012年   2835篇
  2011年   2932篇
  2010年   2842篇
  2009年   2300篇
  2008年   2439篇
  2007年   1957篇
  2006年   1816篇
  2005年   1760篇
  2004年   1421篇
  2003年   1180篇
  2002年   888篇
  2001年   800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556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479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366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阴虚体质以虚热表现为特征,在偏颇体质中位列第4。从形成原因、生理及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发病倾向、调体方药等方面,结合近10年来在阴虚体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实证依据,对阴虚体质的理论进行梳理。发现了阴虚体质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开展阴虚体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给予穿山龙提取物后的尿液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寻找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穿山龙提取物组、模型组、穿山龙提取物干预组,每组10只。给药组灌胃给予穿山龙提取物,给药剂量0. 48 g·kg~(-1),每天1次,连续5 d,于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尿液,运用UPLC-Q-TOF/MS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电喷雾离子源,数据采集范围m/z 100~1 500,采用全扫描方式。结果:鉴别出了12个共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肌氨酸,二甲基甘氨酸,脱氧胞苷,尿酸,5-HT,L-胱硫醚,4-吡哆酸,脱氧尿苷,褪黑激素,5-甲氧基色胺,富马酸和胞苷。与空白组比较,穿山龙提取物组中这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均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在穿山龙提取物干预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中,有10个上调,2个下调,穿山龙提取物对肌氨酸,尿酸,L-胱硫醚,4-吡哆酸,脱氧尿苷,5-甲氧基色胺,胞苷,二甲基甘氨酸,褪黑激素,富马酸这10个标志物均表现出了纠正异常表达的趋势;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性最强的代谢通路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结论:穿山龙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促进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中胱硫醚向半胱氨酸的转化水平,上调色氨酸代谢中褪黑激素,实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样本,寻找与抑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部位(IEFV)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5 mg·kg-1),IEFV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73,11.47,22.94 mg·kg-1)。采用CUMS对小鼠造模,以IEFV及阳性药(氟西汀)为干预药物,用行为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IEFV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来确认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富集。结果:造模后,小鼠的不动时间大幅度提高、蔗糖偏好率明显下降,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给予IEFV和氟西汀后,小鼠不动时间、蔗糖偏好率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向正常水平回调,提示给药后抑郁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模型组可与正常组明显分开,同时IEFV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均显示有偏离模型组向正常组靠拢的趋势,与行为学结果一致。模型组与正常组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了16个变化显著的差异代谢物,包括12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4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通过MetPA数据库分析得到7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TCA),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IEFV高剂量组可显著回调11种差异代谢物。结论:IEFV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可为IEFV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抗病毒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尤其是需要多药联合患者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到的抗病毒药物,通过查阅文献、搜集各抗病毒药物说明书和MCDEX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的相关信息,总结这些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药动学特征、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信息,提出合理的用药监护建议。从药动学和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加强抗病毒药物在COVID-19患者中的用药监护,可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22-1324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AoAb阳性POF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应用经验,并探索葛根素对于POF患者AoAb的调节机制。方法将确诊为AoAb阳性的POF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雌激素-安宫黄体酮替代治疗,治疗组采用葛根素-安宫黄体酮序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激素水平、AoAb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的Kupperman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FSH、LH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E_2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AoAb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未发现葛根素诱发雌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结论葛根素-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是治疗PO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血液AoAb浓度,甚至转阴,进而发挥保护卵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中国药房》2019,(15):2031-2036
目的:基于脂类代谢组学研究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小鼠的早期肝损伤毒性,为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PAP肝损伤组,每组10只。APAP肝损伤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 h后取血并分离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TOF-MS)法检测小鼠血浆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以及正交偏二乘法分析(OPLS-DA)区分组间代谢轮廓的整体差异,并根据HMDB、Metlin、LIPID MAPS数据库对脂类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同时检测小鼠血浆中APAP水平变化。认定OPLS-DA分析中变量权重值(VIP)大于1且P<0.05的脂类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并将脂类差异代谢物与血浆中APA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A、PLS-DA以及OPLS-DA结果显示,正常组和APAP肝损伤组样品点位于图形不同的区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PAP肝损伤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中5个脂肪酰类代谢产物水平出现显著的升高或降低,8个甘油磷脂类代谢产物水平均显著降低,1个鞘脂类代谢产物水平显著上升;9-硫杂硬脂酸、十四烷二酸、9-过氧化氢-10,12-十八碳二烯酸、三-肉豆蔻酰基肉碱(脂肪酰类)和Scyphostatin A(鞘脂类)水平与血浆中APAP水平显著相关。结论:APAP染毒1 h后血浆脂类代谢组学显示异常,共发现14个相关脂类差异代谢物,其中5个与血浆中APAP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7.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I0003-I0004
1.《心肺血管病杂志》是以心肺血管病的预防、医疗、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心肺血管病工作的高、中级专业工作者。2.本刊登载的主要栏目包括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临床论著、基础研究、吸烟与健康、医学教育与研究、短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讲座、述评、综述、科普栏、学术动态及学术活动纪要等,欢迎同道来稿。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工效学因素,为预防和控制WMSDs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瑞典工效学危害识别法(PLIBEL)分析PIVAS工作过程中的工效学危害因素,并采用快速上肢评估(RULA)进行危害等级评估。结果 PIVAS操作中颈、肩和上背部工效学危害最为突出,进仓和出仓操作时下背部受危害最显著,膝和臀部、足部的危害因素较少。RULA得分手腕部(手腕+手腕旋转)最高,其次为上臂,躯干居第三,腿部最低。RULA风险评估等级,进仓和出仓操作为4级,分类装篮和装车操作为3级,贴标签、摆药和混合调配操作为2级。中风险级别岗位操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76.9%。结论 PIVAS操作过程以颈部、手/腕部危害特别突出,进仓和出仓操作发生WMSDs的风险极高,应加强对重点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5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7):I0001-I000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全国性医院感染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为半月刊,每期160页。刊号为:ISSN1005-4529,CN11-3456/R。1本刊文稿内容本刊辟有"实验研究"、"临床抗感染研究"、"内科感染研究"、"外科感染研究"、"妇儿感染研究"、"感染管理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栏目,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60.
给药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吸入制剂人体药动学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对吸入制剂给药环节中一些细节的把握可能直接影响制剂间生物等效性的建立,包括给药前准备、吸入技术培训、给药中及给药后处理等。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针对吸入制剂人体药动学研究中的给药环节进行探讨并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