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9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纯化的CD34+细胞与未经筛选的单个核细胞(uMNCs)作为种子细胞在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早期的抗凝作用.方法 uMNCs与CD34+细胞分离自犬骨髓,将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传代,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抗血小板黏附功能.将等量自体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种植在小口径人造血管腔内表面并替代一段颈动脉.分别在24h、72 h、1周后取出移植血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显示CD34+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高于uMNCs.植入体内后,移植uMNCs血管腔表面比种植CD3+细胞的有更多的血小板黏附和血栓形成.24 h、1周后CD34+细胞组血栓面积与移植的血管腔表面积之比小于uMN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4+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小口径人工血管后比未经筛选的uMNCs具有更好的早期抗血栓形成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tithrombogenic property of purified CD34 + cells with that of unfractioned mononuclear cells (uMNCs) after seeding on the small caliber man-made grafts. Methods uMNCs and CD34 +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anine bone marrow. Platelet adhesion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antiplatelet adhesion property of the cells in vitro. Equal number of both cells were seeded onto the luminal surface of small caliber man-made grafts and implanted to replace a segment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At time intervals of 24 h, 72 h, and 1 week, the grafts were retreived, HE staining and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SEM) exam were performed. Results Platelet adhesion assay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 platelet adhesion on uMNCs than that on CD34 + cells. SEM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 platelet adhesion and thrombus formation on the luminal surface of the grafts seeded with uMNCs than those seeded with CD34 + cells 24 h after implantation. The ratio of thrombi area to the luminal surface area of grafts in CD34 + cells group at 24 h and 1 week was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MNCs group (P <0. 05). Conclusion CD34 + cells exhibit better antithrombogenic ability after seeding onto the small caliber vessel grafts as compared with uMNCs. CD34 + cells may be preferable cell source for better improve the thromboresistance and patency of small caliber man-made vessel grafts for thei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采取不同的时间长度应用序贯加压装置(SCD)感应抗血栓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术后即开始应用SCD感应抗血栓泵治疗,对照组术后第1天持续应用,从第2天之后每4h使用一次,每次持续1h;实验组术后6h使用1次,每次持续1h.两组患者应用抗血栓泵时间均为10 d.每日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皮温、颜色、腓肠肌疼痛等情况,均在术前及术后7~10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对照组40例,肌间血栓形成1例;实验组40例,肌间血栓形成2例,两组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肢皮下淤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例肌间血栓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与护理均痊愈,两组患者皮下淤血均吸收痊愈.结论 SCD感应抗血栓泵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形成效果明显,应用抗血栓泵每6h1次、每次1h为宜,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3.
穿龙薯蓣中抗血栓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寻找穿龙薯蓣Dioseorea nipponica抗血栓活性成分,对其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方法 采用正相、反相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根据MS、NMR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1)、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糖苷(2)、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3)、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苷(4)、薯蓣皂苷(5)、纤细皂苷(6)、伪原薯蓣皂苷(7)、26-O-β-D-葡萄糖基-3β,26-二醇-25(R)-Δ5,20(22)-二烯-呋甾-3-O-[α-L-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苷(8)、26-O-β-D-葡萄糖基-3β,26-二醇-25(R)-Δ5,20(22)-二烯-呋甾-3-O-[α-L-鼠李糖基(1→4)]-O-β-D-葡萄糖苷(9)。结论 化合物34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大鼠静脉旁路血栓形成试验表明,化合物25显示出一定的抗血栓活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路径管理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到6月(干预前)的病例926份为未干预组, 2019年1月到6月(干预后)的病例1024份为干预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时机、疗程、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评估此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所评2分、3~4分、≥5分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1.7%、51.0%、59.6%上升到干预后的76.2%、92.2%、95.5%;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包括:给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禁忌症,其不合理比例由干预前的39.0%、32.1%、46.0%、32.1%、23.8%下降至干预后的4.3%、4.8%、6.1%、2.2%、1.8%;总体预防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55.4%减少到干预后的12.0%,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骨科预防抗血栓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无梗五加果乙醇提取物的大鼠体内抗血栓与抗血小板凝集活性及其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的测定无梗五加果醇提物的体内抗血栓活性;采用血小板凝集仪测定其体内抗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采用UPLC-MS/MS法同时对无梗五加根提取物中10种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比色法对其总三萜皂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连续灌胃给予大鼠无梗五加醇提物(125,250,500及1000mg·kg-1/d)15天后,其体内抗血栓活性显示出剂量依赖关系(P<0.05)。同时,提取物也显著抑制了大鼠体内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P<0.05)。不同剂量提取物(125,250,500及1000mg/kg·d-1)下的抑制率分别为(16.3±4.7)%,(28.6±4.1)%,(47.9±4.0)%与(61.3±6.6)%,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27mg·kg-1/d)的抑制率为(55.4±7.5)%。提取物中3个主要三萜皂苷成分22α-hydroxychiisanoside,momordin Ib以及chiisanogenin的含量分别为(3755±51.3),(2461±73.0)和(11...  相似文献   
56.
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主要包括噻氯匹啶、氯吡格雷、普拉格雷等)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直是预防或治疗由血栓、栓塞物引起的疾病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国内近年来噻吩并吡啶类抗血栓药物的专利情况,阐述在这一领域的新药开发及相关专利的申请策略,希望能对国内的制药行业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57.
白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茎.辛,苦,微温,入肺经.主治气逆喘促,胃脘疼痛,水肿,小便不利[1] .本实验通过研究柳叶白前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以期为开辟新的临床适应症(如血栓形成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了较好地了解一种新的全热解碳机械心脏双叶瓣膜的抗血栓性能。方法本实验对15只绵羊在体外循环直视下作了该人造瓣膜的置换术,术后24h开始用肝素,抗凝3个月,对手术早期死亡的羊和长期存活后处死的羊作尸体解剖,以观察该人造瓣膜是否引起血栓栓塞。结果 15只羊中有10只在手术后48 h内死亡,5只长期存活,随后分别处死,其中2只在术后1周、1只在12周、2只在2年6个月。尸解表明,早期死亡的羊其人造瓣膜机械性能均良好,人造瓣膜周围及各重要脏器未见有血栓栓塞现象。5只长期存活处死的羊,1周,见人造瓣膜的缝环上已形成一薄层微血栓;12周,缝环已被自体组织层覆盖,微血栓已基本机化和内皮细胞化;2年6个月,缝环组织层已完全机化和内皮细胞化,组织层厚度约1~1.2 mm。所有羊的重要脏器内未见血栓栓塞现象。结论本实验表明,该全热解碳机械心脏双叶瓣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组织相容性和抗血栓性。  相似文献   
59.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具有优势的抗栓药物是当代医学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蛇毒中存在3类具有抗栓作用的蛋白酶,分别为蛇毒类凝血酶、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这3类抗血栓蛋白酶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各类酶的分布、结构、生化性质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其性质及机制分析在抗栓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另外,还介绍了蛇毒类抗血栓蛋白酶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临床常用的一些成熟药物。  相似文献   
60.
水蛭注射液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水蛭注射液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白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进行水蛭注射液抗血栓形成实验,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水蛭注射液有明显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并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的作用。结论:水蛭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