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路径管理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到6月(干预前)的病例926份为未干预组, 2019年1月到6月(干预后)的病例1024份为干预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时机、疗程、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评估此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所评2分、3~4分、≥5分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1.7%、51.0%、59.6%上升到干预后的76.2%、92.2%、95.5%;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包括:给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禁忌症,其不合理比例由干预前的39.0%、32.1%、46.0%、32.1%、23.8%下降至干预后的4.3%、4.8%、6.1%、2.2%、1.8%;总体预防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55.4%减少到干预后的12.0%,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骨科预防抗血栓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相关干预,探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途径。方法对2009年3月、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比干预前显著提高。结论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干预富有成效,不仅能提高"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而且能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整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3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利用显微镜下全切术或者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利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术中动态监测血管痉挛(CVS),统计两组53例患者疗效以及随访10月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为评价预后良好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随访预后评价指标中认知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疗效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发现,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肿瘤长径以及术后放化疗等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较佳,对脑功能区造成的损伤更低,临床应重点关注影响预后不良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耐量试验观察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42例进行冠脉造影术的非糖尿病患者,其中70例确诊冠心病为观察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再分轻重2组,72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进行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餐后2 h血糖(9.53±3.24)mmol/L,高于非冠心病组(6.47±1.52)mmol/L,P<0.05;冠脉狭窄程度与餐后2 h血糖之间呈显著性低度正相关(r为0.33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受损明显,糖耐量试验对冠心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丹红注射液抗血小板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丹红注射液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支架术后常规治疗的同时,以丹红注射液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疗效,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42例患者症状消失,治疗前血浆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131.34±22.1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69±11.26)μg/L。AMI组经治疗后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74.59±16.17)μg/L,明显降低(P<0.01)。结论:AMI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因子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丹红注射液的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方法:采用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联合鉴定委员会批准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我国临床药学特点,拟定COPD患者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结果与结论: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COPD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将常规骨瓣开颅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存活率(68.57%)观察组的存活率(88.57%),两者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后南通地区二级医院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南通地区12家二级医院2007年6~12月各月某日30张(共计2520张)普通门诊处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该地区普通门诊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1种,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为37.0%,注射剂应用比例为21.2%,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达78.6%,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80.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金额约为101.3元。结论:处方评价工作对于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后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支架术后常规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比较疗效,测定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结果:64例患者加用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后症状消失,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组在治疗前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分别为(74.59±16.18)μg/L和(73.09±15.17)μg/L,治疗后分别为(47.81±10.39)μg/L和(39.38±8.63)μg/L,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40.69±11.26)μg/L(P<0.01),治疗后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的抗血小板均有效,有助于提高支架术效果,疗效后者稍强。  相似文献   
10.
美洛西林钠致过敏性休克诱发急性1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6岁。因恶寒、发热1周,呼吸困难8h,于2005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次日晨出现左下肢红肿热痛,压痛明显,并出现轻微胸闷症状,到某院就诊,诊断为“左下肢淋巴管炎”。给予头孢呋辛钠静滴3d,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轻微的胸闷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干咳,为了巩固治疗,于青霉素皮试阴性后改用美洛西林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注射30m in时患者出现胸闷,腹痛,乏力等症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20m g、肾上腺素2m g静脉推注无好转,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意识不清,遂送至我院急诊中心。入院查体:T3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