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医药卫生   19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和微小RNA17-92 (miR-17-92)家族成员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的意义.方法 构建稳定转染PRL-3基因和空白对照质粒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和LoVo-VC,用MicroRNA芯片筛查表达异常的促癌microRNA,从中选取miR-17-92家族成员miR-17、miR-19a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进行验证.在LoVo-PRL-3细胞中对STAT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进行RNA干扰,检测miR-17、miR-19a的表达,在稳转细胞株中转染miR-17、miR-19a或对其进行敲除,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answell试验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在13例患者结肠癌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行免疫组织化学及qRT-PCR检测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结果 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中miR-17、miR-19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扰STAT3可以抑制miR-17、miR-19a的表达.在LoVo-VC细胞中过表达miR-17、miR-19a促进了细胞的增殖(P<0.05及P<0.01)和侵袭(P<0.01),而在LoVo-PRL-3细胞中敲除miR-17、miR-19a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侵袭(P<0.05).在结肠癌组织中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RL-3通过上调miR-17、miR-19a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07例接受EMR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操作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129个息肉)全部切除,并发出血5例,予金属钛夹及氩离子血浆凝固术( APC)成功止血,无1例穿孔及中转手术.结论 EMR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对行EMR的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3.
孙健 《山东医药》2003,43(9):31-31
1997~ 2 0 0 1年 ,我们应用吻合神经的尺神经手背支皮瓣急症修复小指皮肤缺损 9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6~ 45岁。其中电锯伤 5例 ,电刨伤 2例 ,挤压伤 2例 ;伴小指开放骨折 4例 ,伴指深屈肌腱缺损 1例。所取皮瓣面积为 2 cm× 2 .5 cm~ 2 .5 cm× 4cm。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 ,在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先按显微外科清创原则彻底清创。根据缺损大小于手掌尺侧设计略大于创面的皮瓣 ,皮瓣轴线在小指掌指关节尺侧与豌豆骨上4cm处连线 ,皮瓣的旋转轴点在掌指关节近侧 1.5 cm处 ,不超过掌指关节。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水平,探讨其与不稳定性斑块及临床危险度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分属低、中、高危3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1例。结果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分别为236±33 INT.mm2、224±23 INT.mm2、455±51 INT.mm2和503±45 INT.mm2。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组之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原水平无明显差别。Western免疫印迹法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中危、高危3个亚组间比较,无论是酶原还是活性酶的水平均未发现显著差别。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增高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一个危险信号,但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危险度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心脏超声检查时为了检出卵圆孔未闭,常规应用Valsalva动作和咳嗽来增加右向左的分流,但并未见到有关这些动作影响左房内血液回声性质的报道。作者对咳嗽和作Valsalva动作时左房内房间隔附近的血液回声作了观察,旨在明确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造影检查时左房内不同形式显影现象的原因,进一步统一真性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尺度。研究对象为作常规TEE的成年患者30例,采用5MHz换能器,将增益位置调至  相似文献   
56.
血塞通治疗老年人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CEC和ET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用血塞通治疗,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表明:血塞通能明显缓解老年心纹痛,改善缺血心电图,尚能降低CEC、ET。  相似文献   
57.
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概念的提出已超过25年,用来描述在临床病理特点上介于分化型癌(滤泡癌和乳头状癌)与未分化型癌(间变性癌)之间的一种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PDTC曾被冠以多种名称,如低分化滤泡癌、实性型滤泡癌[1]、低分化乳头状癌、梁状癌[2]及岛状癌[3]等.虽然20多年的研究均支持存在这样一种类型的甲状腺癌,但对其具体定义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近年来,有关PDTC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一、PDTC的定义从PDTC的概念提出伊始,就存在对此种肿瘤各种不同的具体定义.1983年,Sakamoto等[4]学者基于日本的研究经验,将具有实性、梁状或硬化结构的甲状腺滤泡癌或乳头状癌定义为PDTC(不论其是否存在高级别的细胞特点如核分裂象较多及坏死).1984年,Carcangiu等[5]将具有岛状生长方式,出现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的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定义为PDTC.自此以后,文献中对于PDTC的解释就变得十分多样.其中日本学者普遍采用Sakamoto的定义[6],而欧美学者遵从Carcangiu定义的较多[3].此外,尚有学者将此两种定义综合后使用,或者将PDTC的定义扩展到包括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柱状细胞癌的范畴[1].  相似文献   
58.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和(或)项部的脂肪瘤分区、分次切除术,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发现除2例有一定程度复发外,其余患者在颈部、项部脂肪病变切除后,其形态接近正常,无继发功能障碍。结论:全麻下行颈部和(或)项部脂肪瘤分区、分次手术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一套颜面赝复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系统采用服务器/浏览器(Server/Brower,B/S架构),基于网络(NET)开发.应用此套系统,通过异地端患者基本信息、照片、CT数据的上传,及本地端数据下载,赝复体CAD设计与快速成型加工,进行1例病例的远程诊疗.结果:建立的颜面赝复数字化远...  相似文献   
60.
正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3年首次由Ross Gordona在坦桑尼亚地区分离获得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同时也从伊蚊中分离到该病毒[1,2]。该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2005—2007年在印度洋岛屿、印度和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