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1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医药卫生   770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不同曲率近视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264眼)近视患者,均行LASIK手术。根据患者术前角膜曲率将其分为低曲率(K1≤41.00 D)、常见曲率(K1>41.00 D且K2<46.00 D)以及高曲率组(K2≥46.00 D)。其中低曲率组、常见曲率组、高曲率组分别有44例(88眼)、50例(100眼)、38例(76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视力,检查眼压、屈光状态,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手术过矫、欠矫的影响因素。结果低曲率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常见曲率组、高曲率组,常见曲率组瞳孔直径显著低于低曲率组、高曲率组(P<0.05)。高曲率组中有18例(47.37%)患者继发圆锥角膜,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曲率组、常见曲率组(P<0.05)。4 mm直径范围常见曲率组的Error值明显大于低曲率组、高曲率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4 mm直径范围内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以及术后球差是影响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手术前后4 mm直径范围Error=-23.262+0.386×术前等效球镜度数+2.685×术后球差。结论近视眼患者不同角膜曲率会影响LASIK术后屈光状态,高曲率患者易继发圆锥角膜,并出现过度矫正,低曲率患者易出现矫正不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保留内生殖器的女性膀胱癌根治术的生活质量及肿瘤学预后。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31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例患者接受保留生殖器官手术(保留生殖器官组),同期23例患者采用标准膀胱癌根治术(传统手术组),术后随访12~72个月。评价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尿控、性生活质量及肿瘤学结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组手术时间更短[(353.13±69.95)min vs.(459.35±81.52)min,P=0.003];出血量更少[(493.75±80.52)mL vs.(728.70±131.82)mL,P=0.001];术后通气时间更短[(3.13±0.99)vs.(4.26±0.86)d,P=0.004]。保留生殖器官组日间尿控及夜间尿控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显著改善[(21.00±2.83)vs.(12.35±2.46),P=0.00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女性内生殖器的膀胱切除术在功能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肿瘤学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肺原位腺癌46例、微浸润腺癌34例。观察比较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图像,包括形状、边缘、密度,病灶直径和CT值,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发生情况。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比例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P<0.05),并且2种病灶密度类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短于微浸润腺癌患者,病灶平均CT值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微浸润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未见显著差异,但超高分辨率CT成像清晰,能够清楚显示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4.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这些炎症细胞数量增加和活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功能监测提供参考方向。设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呼吸内科。对象:观察对象为2003-02/12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期同类住院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18例患者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8~70岁,平均(56&;#177;7)岁。对照组14例,为来本院查体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59&;#177;8)岁。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凋亡早期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为(8.5&;#177;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5&;#177;1.8)%](t=6.25,P&;lt;0.01),急性加重期[(5.1&;#177;0.6)%]又明显低于缓解期组(t=5.66,P&;lt;0.01)。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分析也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凋亡中性粒细胞的比率[(12.4&;#177;2.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1.5&;#177;4.8)%](t=5.76,P&;lt;0.01),急性加重期[(4.9&;#177;0.4)%]又明显低于缓解期组(t=6.12,P&;lt;0.01)。凋亡晚期/坏死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却出现相反的趋势,即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凋亡晚期/坏死中性粒细胞的比率[(2.8&;#177;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比率[(1.3&;#177;0.4)%](t=6.37,P&;lt;0.01),急性加重期[(3.7&;#177;0.3)%]又明显高于缓解期组(t=5.81,P&;lt;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异常可能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和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该过程可能会在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级康复干预提供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gus,LASIK)矫正中度以上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从而评价其疗效。方法将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5年的中度以上近视患者30例(5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5年55眼(93.22%)屈光回退量大于或等于1.00D。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年;术后第2~5年中、高度近视组屈光度稳定,而超高度近视组发生了轴性再近视。屈光回退量与术中实际矫正屈光度呈正相关,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呈负相关。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在术后第1年增加明显,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屈光回退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术后早期CCT增加引起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虽然术后存在屈光回退,但中、高度近视组远期疗效好,而超高度近视组因本身病理因素术后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较差。  相似文献   
46.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晚期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大量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症等。除此以外,相当的一部分病人存在周围血管扩张的征象,如肝掌、蜘蛛痣以及低血压等。肝硬化的病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总结672例123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裸眼视力术后1~3个月时波动较大,6个月后渐趋稳定,视力达1.0以上者占93.7%,术后6个月与1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稳定性高,视力恢复快,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较好的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48.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由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细胞来源的腺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大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占肝脏恶性肿瘤的5%~15%[1-7]。目前IC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ICC发病人数占全球ICC发病总人数的55%[3-8]。由于ICC具有早期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病程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疾病预后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叶间胸膜改变及瘤内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IA及AIS各15例,分析叶间胸膜的CT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IS组表现为肿瘤紧贴叶间胸膜。MIA组表现为肿瘤远端与叶间胸膜间线状影加小三角形影,同时病理可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结论 MSCT下叶间胸膜改变在AIS及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为主要间质细胞基础。  相似文献   
50.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加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sion,UD)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2],目前尿流改道术主要有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尿流改道术3种[3]。原位尿流改道术是通过截取患者自身肠段制作与原膀胱形态、功能相似的"新膀胱",使尿液经过肠管通道排泄至体外,从而使患者获得接近生理性排尿的手术方式。与其他传统尿流改道术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