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98~2000年,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37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在20~46岁;病程1~10年不等.患者均以鼻塞为主诉,并且经反复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专科检查:下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暗红色或灰白色,用1%麻黄素收缩效果欠佳,鼻腔内有黏液性分泌物,中鼻甲黏膜和钩突黏膜水肿,鼻中隔无明显偏曲.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性,41岁.因鼻塞半年于2003年10月27日上午9时入院.自诉因不明原因鼻塞3个月,于2002年12月在其他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右鼻腔乳头状腺癌(高分化),行放疗15天,总量30Gy,鼻塞症状缓解,后因副反应太重而自行停止治疗.但2003年4月始又出现右侧鼻塞并逐渐加重,伴反复涕血,并逐渐出现左侧鼻塞.来我院就诊,门诊拟鼻腔新生物性质待查收入院.体检: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其可能参与的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分别在蛋白质与核酸水平检测鼻咽癌标本肿瘤组织与鼻咽正常上皮组织中PI3K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1)鼻咽正常上皮组织PI3K的表达显著低于鼻咽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3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和大小均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则显示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PI3K在鼻咽癌的恶性表型及侵袭和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它的表达同TNM分期呈正向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行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的表达情况.方法 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同步放化疗组.分别收集临床资料及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淋巴管(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podoplanin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odoplanin蛋白表达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53蛋白、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51例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24例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临床资料及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p53蛋白、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0%和33.3%、62.96%和77.77%,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和37.5%、51.58%和50.0%,两者治疗后也有所增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后,鼻咽癌原发灶p53蛋白表达增加进而导致p21WAF1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鼻咽癌放疗后鼻黏膜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鼻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按患者纳入条件和剔除条件选择鼻咽癌患者47例,于放疗前后各取中鼻甲黏膜组织1块,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PAS染色,光镜下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后中鼻甲黏膜之上皮层的纤毛和细胞、基底层及固有层的腺体和腺细胞的改变;同时随机抽取6例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上皮层的纤毛及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变化.结果:放疗前,47例患者鼻黏膜组织形态均正常;放疗后,6例无明显变化,41例出现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改变.光学显微镜下见:上皮细胞及纤毛脱落,基底膜增厚,固有层的浆液腺减少,黏液腺增多,血管扩张、充血、增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扫描电镜下见:纤毛结构异常,出现脱落、粘连成簇状等现象;透射电镜下见: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固缩,细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明显减少等.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黏膜组织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这可能是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及鼻窦炎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内镜检查钳取梨状窝肿物病理标本的配合方法与护理.方法 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CV180型窄带成像电子鼻咽喉镜及配套显像系统对30例梨状窝肿物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及钳取病理标本.结果 30例患者确诊梨状窝鳞状细胞癌28例,1例鳞状上皮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2次活检均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结论 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对梨状窝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熟练的配合医生钳取病理组织能提高其检出率,对患者告知检查流程及进行必要的护理,可确保检查及操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8.
放射治疗后鼻窦炎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筛窦黏膜的组织形态学结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15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的筛窦黏膜上皮层、基底层、固有层和小血管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的筛窦黏膜上皮明显脱落、萎缩,纤毛消失,细胞黏液化生,间质中广泛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大小不一、部分萎缩,炎性细胞浸润量少。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的筛窦黏膜损伤严重,而放射性鼻窦炎的命名是否成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