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03篇
  免费   7080篇
  国内免费   4610篇
医药卫生   161693篇
  2024年   905篇
  2023年   3035篇
  2022年   3236篇
  2021年   3812篇
  2020年   4377篇
  2019年   4019篇
  2018年   1847篇
  2017年   3202篇
  2016年   3625篇
  2015年   4258篇
  2014年   7375篇
  2013年   7307篇
  2012年   9150篇
  2011年   9956篇
  2010年   9265篇
  2009年   9255篇
  2008年   12512篇
  2007年   10281篇
  2006年   9555篇
  2005年   9858篇
  2004年   6624篇
  2003年   5462篇
  2002年   4335篇
  2001年   3509篇
  2000年   2616篇
  1999年   2072篇
  1998年   1910篇
  1997年   1679篇
  1996年   1398篇
  1995年   1164篇
  1994年   996篇
  1993年   731篇
  1992年   591篇
  1991年   523篇
  1990年   447篇
  1989年   425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周秀芳 《全科护理》2022,20(1):131-13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按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构建组300例、验证组100例,统计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在验证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统计得到,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共66例,感染发生率为22.00%;单因素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有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流速度、血红蛋白、遵医依从性、抗生素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7 d、血流速度>180 mL/min、血红蛋白<100 g/L、遵医依从性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P<0.05);构建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为P=1/[1+e^(-(-1.935+1.635×股静脉置管+1.740×导管留置时间>7 d+1.725×血流速度>180 mL/min+2.241×血红蛋白<100 g/L+2.089×遵医依从性差+1.331×抗生素使用时间>7 d))],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81,灵敏度为86.67%,特异性为97.14%,准确率为94.0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大,且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评估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病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基线资料对应的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所有受检者均检测GFAP、LP-PLA2并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脑梗死面积进行分类,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进行脑梗死分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GFAP、LP-PLA2高于健康组(t=46.579、30.598,P<0.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GFAP、LP-PLA2高于腔隙性脑梗死、小面积脑梗死患者(F=82.292、5.561,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GFAP、LP-PLA2水平高于其他CISS类型患者(F=35.402、113.851,P<0.001);NIHSS>25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GFAP、LP-PLA2高于其他评分区间患者(F=46.752、141.013,P<0.001)。结论GFAP、LP-PLA2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重程度、脑梗死面积、脑梗死类型均存在特征性,随着病重程度、脑梗死面积的提高GFAP、LP-PLA2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分析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狭窄通道行走时的三维步态参数特征。 方法:选取36例H-Y分期1—3期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在正常通道和狭窄通道通行时的三维步态参数。对两种路径通行时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及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正常通道和狭窄通道两种不同路径下通行时,运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摆动相、单支撑相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正常通道相比,患者在通过狭窄通道时的步频变快(P<0.05),双支撑相延长(P<0.05),跨步时间变短(P<0.05)。力学参数表现为狭窄通道行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矢状轴第二峰值较正常行走增大(P<0.05),其它方向地面反作用力无显著差异。而健康人群各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狭窄通道行走时步态时空学和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步行稳定性及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目的观察针刀疏筋解结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的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观察组除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外,还进行了针刀疏筋解结疗法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1周及1月随访发现观察组的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3、6月随访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疏筋解结疗法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疗效肯定,中医特色优势突出;配合针刀疏筋解结疗法改善LSS短期症状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与弹性功能预测指标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早期阶段,斑块尚未形成时,检测动脉弹性的意义尤其重要。拓宽了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对冠状动脉的检查手段,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以达到对病情的早期预判,提示临床早期干预。总结了影像方法中的有创方法及无创方法的利弊,以及一些尚未普及的检查方法的优势,可以提高临床的诊断阳性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22-126
目的探讨胸部CT 指导冠脉造影(治疗)术导管选择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300 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各150 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指导造影导管选择,研究组采用胸部CT 指导造影导管选择,对比两组患者导管选型、大小合适率、导管选择花费时间、手术总耗时、治疗总有效率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管壁损伤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导管选型合适率(98.00%)、大小合适率(9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33%、86.67%),研究组患者导管选择花费时间为(13.76±1.73)min、手术总耗时为(37.18±2.72)min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23±2.15)min、(58.96±3.44)min,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7.33%),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动脉管壁损伤发生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1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采用胸部CT指导临床患者选择造影导管,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导管选型、大小合适率、缩短导管选择花费时间和降低其脉管壁损伤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手术整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