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医学情报的利用。  相似文献   
32.
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总结出其常见的功能性的、胃肠吻合幽门切除术后和十二指肠球部病变3种病因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3种类型,只有分清病因,审因论治,才能效彰力宏,事半功倍,现分析如下。1功能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所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或有斑点状出血、糜烂、溃疡,也可见黏膜苍白,黏膜下血管显露,胃潴留液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幽门口闭合不良,并可见黄色泡沫样液体溢出,也可见幽门闭合良好,无反流液,但胃潴留液呈黄色或黄绿色。症状:持续性或阵发性上腹不适,胀满或疼痛,两肋胀痛,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加重,常伴…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疏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西沙必利组)30例.各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83.3%(P<0.05),有效病例中血浆胃动素浓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囊收缩素浓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明显增高血浆胃动素的效果,有明显降低血浆胆囊收缩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这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消化系统常见病,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其列为癌前状态之一.现将该病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槟榔对大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A组低浓度(25%)槟榔组、B组高浓度(100%)槟榔组、C组对照组(蒸馏水)。分别给大鼠灌服低、高浓度槟榔液、蒸馏水1 h、6 h后,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排空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变化。结果:灌服低、高浓度槟榔液1 h、6 h后大鼠胃排空运动明显增强(P<0.01或P<0.05),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分布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分布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槟榔对大鼠胃运动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分布增加及血管活性肠肽分布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就有关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学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及治疗机制探讨做一综述。结果: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结论: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阴转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镜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3%,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阴转率比较,观察组Hp阴转率为76.2%,对照组Hp阴转率为47.8%,两组患者Hp阴转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E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液中肿瘤标记物与胃中H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大鼠胃癌前病变与浊毒相关研究,制造浊毒症模型,寻找浊毒的致病机理,为浊毒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湿热胃癌前病变组(B组),模拟浊毒胃癌前病变组(C组).对照组正常喂养,另两组采用高糖加辛辣刺激食物综合造模,并每日自由饮用200 μg/Ml的MNNG(塑料瓶用黑色塑料袋严密包裹避光)溶液,并且采用0.03 g/Ml的雷尼替丁溶液灌胃,制造胃癌前病变湿热证和模拟浊毒证型.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肛温变化及Bcl-2、c-erbB-2、c-myc 3种癌基因的前后阳性表达率.结果:第1周各组大鼠肛温波动差别不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8周后造模组与A组比较肛温均升高(P〈0.05),10周后C组与B组比较,肛温较B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种癌基因Bcl-2、c-erbB-2、c-myc的阳性表达率与A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C组较B组升高(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大鼠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与浊毒的形成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IB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52例)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71%,对照组46.1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同型疗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疗效高于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患者(P<0.01)。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尤适用于腹泻型和便秘型患者。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大鼠胃癌前病变与浊毒相关研究,制造浊毒症模型,寻找浊毒的致病机理,为浊毒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湿热胃癌前病变组(B组),模拟浊毒胃癌前病变组(C组).对照组正常喂养,另两组采用高糖加辛辣刺激食物综合造模,并每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