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131)I-阿霉素/碘油乳剂对3例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后,肝区γ照相证实抗癌药选择性地存留在肿瘤组织,作用时间约3d。为获得更理想的栓塞和药物缓释作用,我们制备了阿霉素微球,体外释药显示微球释药明显慢于乳剂,第一阶段9h释药49.9%,第二阶段24h释药60%。对19例肝癌患者分别采用乳剂和微球-乳剂混合剂栓塞治疗,由于碘油的栓塞和载体作用,使肿瘤坏死、缩小、AFP下降、病人症状减轻、生存时间延长,与手术联合使用,对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肿瘤切除的希望。  相似文献   
32.
肝内侧支循环在柏—查氏综合征的建立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柏-查氏综合征(BCS)的侧支循环通路常见有腰一奇静脉[1]、推一奇静脉[2]、腹壁静脉[3]、门静脉[4]等途径,肝内侧支循环报道较少[3]。复习我所239例经下腔静脉(IVC)造影的BCS,其中33例显示有肝内侧支循环。本文旨在探讨肝内侧支的建立、回流途径及意义。材料和方法33例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儿~SO岁,平均3021岁。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胀痛、肝脏肿大、腹水及下肢浮肿为主。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nger法经皮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术,少数行肘静脉插管经上腔静脉到下腔静脉遣影,必要时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结果显示肝内侧…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5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包括:中药沐足治疗、复合药液湿敷治疗、辨证施治等。结果 1~2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实施中药沐足治疗以及复合药液湿敷治疗和辨证施治等,临床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4.
35.
0 引言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作为新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 ,研究表明 ,b FGF能促进体内外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广泛分布于成熟和未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内 ,主要由神经元、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产生 [1 ] ,b FGF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多肽 ,具有促进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存活化以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其神经活性广泛 ,能保护神经元 ,促进神经生长 ,b FGF在保护神经元免受各种因素所致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FGF参与弥…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柏查氏综合征(BCS)侧支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方法复习我所239例BCS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对其静脉回流途径进行研究。结果239例,男138例,女101例,年龄10~65岁(平均3214岁)。根据下腔静脉阻塞程度将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和完全阻塞四级,143例显示侧支占5983%,并按静脉回流途径将侧支循环分为五型,I型出现率最高,三种类型同时出现最多见。结论下腔静脉阻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出现率呈正相关,侧支循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瑞舒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影响,探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高脂肪饮食组,单纯饲喂高脂肪饲料;吡格列酮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吡格列酮5mg/(kg·d);瑞舒伐他汀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瑞舒伐他汀1.5mg/(kg·d);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吡格列酮5mg/(kg·d)、瑞舒伐他汀1.5mg/(kg·d)。实验后20周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ABCA1表达量,利用酶法测定兔的血脂.并利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兔主AS面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均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I水平,并显著增加巨噬细胞的ABCA1表达量。同时使主AS面积明显减少。其中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的变化较吡格列酮组、瑞舒伐他汀组更加明显。结论瑞舒伐他汀和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同煤集团肿瘤医院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临床确诊肺癌81例临床资料.结果:81例Ⅲa-Ⅳ期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获益,尤其在镇痛、缓解胸憋气短、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胸水方面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微创、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同煤集团肿瘤医院应用放射性mI粒子治疗临床确诊肺癌81例,临床资料。结果:81例Ⅲa-Ⅳ期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获益,尤其在镇痛、缓解胸憋气短、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胸水方面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晚期肺癌微创、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脑钠肽浓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98例,随机分成伊布利特组(n=47)和胺碘酮组(n=51),观察两组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测定98例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两组转复后NT-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转复后LVEDV、LVEF增加,与转复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复后LVESV无明显变化。伊布利特组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70.21%vs 52.94%,P<0.05),发作的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心房颤动转复率(77.7%)明显高于持续时间高于24 h者(60%);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77%。结论伊布利特对心房颤动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