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FC油田重32井区超稠油油藏的J3q3层为研究层,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测J3q3层水平井组按原注采参数继续吞吐4个周期的开发指标。并通过正交分析的方法对各种注采参数的组合进行优化分析后再次进行经验性分析,从而找出最终优化结果,得出在井底蒸汽干度0.7,注汽强度25t/m,注汽速度0.8t/(m.d),焖井4d,采液速度0.25m3/(m.d)的参数组合下可以获得最优的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32.
对于大规模油藏开发优化,常规优化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寻优效率低、难以与现场结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了油水井动态调控优化模型,并结合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和拉丁超立方采样算法寻找模型全局最优解,同时,利用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提高了模型局部求解收敛速度,研发编制了油水井动态调控优化软件,并应用于大庆油田H区块。对比油田常规油水井生产制度,油水井动态调控优化模型的最优方案使H区块累计产油量在5年内增加了5.68×104 m3,较好地解决了油水井生产动态控制优化问题,也为大规模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根据双河油田Ⅴ下层系油藏特征建立非均质模型,得到不同模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不同地质、开发条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注采井组生产井综合含水率达到95%时,采出程度、剩余油非均质程度与不同因素(提液速度、井距、平面渗透率级差、地层倾角、油层厚度)的关系式。分别应用回归公式和数值模拟对双河油田五点井网的采出程度、剩余油非均质程度进行计算,二者结果误差均小于10%。综合运用回归公式定量描述剩余油及井组剩余油分布模式对今后实际油田注采井组单元后期开发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属于低渗-特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适应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水驱开发效果极差。准确的判断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建立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油田注采动态数据反演得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绘制全区注采井间连通图。对比分析示踪剂和微地震解释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分析表明该油田西部连通性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呈西北-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35.
天然气库上方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气库上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针对大港油田板876气库上方同一取样点1.0 m和2.0 m的土壤样品构建了16S rDNA克隆文库DGS1和DGS2,并对其150个阳性克隆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ARDRA)。结果表明,克隆文库DGS1有4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克隆文库DGS2有39个OTU,该天然气库上方土壤中微生物较丰富;但由于土壤深度的不同两个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着差异。每个OTU的代表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文库DGS1中优势菌群为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28%、绿弯菌(Chloroflexi)23%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um)21%;克隆文库DGS2菌群分布较平均,其中Chloroflexi19%、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12%、酸酐菌(Acidobacteria)10%、Gemmatimonadetes10%。天然气库上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分析可为开展微生物油气勘探(MPOG)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不同剪切速率下,二元、三元不同油水比、不同碱含量、不同二元配方条件下形成的乳状液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高剪切速率下,油水比为7:3形成的三元乳状液最稳定,黏度最大;较高剪切速率下,油水比低于1:1的二元乳状液体系黏度很低,发生相转变;不加碱时,形成的二元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加碱时,三元乳状液体系在较低剪切速率下形成的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当剪切速率增加到一定值时,三元乳状液发生相转变,黏度降低,且随剪切速率增加变化不明显;低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大,碱+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小;当剪切速率超过一定值时,聚合物+碱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大,聚合物+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小。  相似文献   
37.
特高含水期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情况,以国内某区块为实例,进行了氮气驱的数值模拟研究。氮气和水的注入方式分两种:同时注入(类别A)和交替注入(类别B)。对预测的生产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最适合该区的方案为氮气和水交替半周期为15d、交替轮次为2次、单井注气量为6000m3/d。该方案比水驱方案提高采收率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8.
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原料来源广、合成成本低、粘弹性能好等优点,是油田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通过分析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无机盐、浓度、温度、助剂对于该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利用实验分析了质量分数为4%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S10-2-10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不同浓度下表面活性剂的粘度、加入1%和4%的NaCl时表面活性剂粘度的随着温度的变化和加入不同助剂,表面活性剂的粘度变化。通过研究不同因数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度的影响,为矿场中使用该表面活性剂提供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39.
对油井含水动态进行分析,并对其开发指标进行预测,有助于掌握油井的工作状况及油井的开发现状,是进行油田开发调整,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必不可少的工作。油井含水率 ̄时间关系曲线因含水率的不稳定难以判断油井的工作特征,油井水驱特征曲线能反映该井泄油范围内的水驱特征,消除了含水率的波动,但因其具有曲线形状难以外推,只能用于短期预测,本文提出的油井含水特征曲线可方便地对每口井进行含水特征研究,并确定其工作指标。  相似文献   
40.
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胡12块的开采历史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剩余油富集区域横向上主要集中在各层系或构造的高部位,西块的剩余油主要集中在Es3^中亚段7砂组和Es3^k 亚段6砂组1-3砂层,其次在Es3^下亚段1砂组1-4砂层沿胡7-7断层及石家集断层一带,且连片性较好,东块剩余油主要集中在Es3^中亚段4砂组,12-7井北面及其东北和西南方向约200-300m内,其他层系的剩余饱和度都比较低且十分分散,同时还设计了4个调整方案进行了10年的开发预测,通过对这4个方案开发指标的对比分析,推荐采用方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