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6篇
  免费   1438篇
  国内免费   1993篇
医药卫生   25927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783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212篇
  2012年   1664篇
  2011年   1679篇
  2010年   1545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657篇
  2007年   1546篇
  2006年   1428篇
  2005年   1366篇
  2004年   1022篇
  2003年   867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其中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0例(观察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收缩期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IMT和PWV-BS、PWV-ES分别为(0.95±0.16)mm、(6.15±1.31)和(8.53±1.22)cm/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病变患者IMT和PWV-BS、PWV-ES分别为(0.92±0.11)mm、(8.09±1.00)和(9.55±0.92)m/s,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病变患者,中度病变患者IMT和PWV-BS、PWV-ES分别为(0.86±0.09)mm,(6.20±1.09)和(8.44±0.81)m/s,明显高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WV-BS与IMT、冠状动脉病变评分(SYNTAX)呈正相关(r=0.872、0.683,P 0.05);PWV-ES与IMT、SYNTAX呈正相关(r=0.721、0.704,P 0.05)。结论 PWV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也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占城市居民的41.8%,占农村居民的44.8%。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对社区中年人群相关风险因素的调研评估、干预及综合管理,可尽早预防ASCVD的发生发展。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汇区45~55岁居民ASCVD风险因素,为日后对相关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方法 采集2019年1-5月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信息平台留存准确个人资料(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及在本单位体检留存生理、生化数据〔身高、体质量、BMI、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的530例居民的信息。采用电话回访或现场面对面调查,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相关章节内容定义ASCVD 风险,同时基于社区实际情况,将评估低危和中危人群归为ASCVD低风险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归为ASCVD高风险组。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居民ASCVD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7%。ASCVD低风险组38例,ASCVD高风险组464例。ASCVD高风险组年龄、TG、FPG、男性比例、心脑血管病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服用降压药史比例、服用调脂药史比例高于ASCVD低风险组(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TG≥1.5 mmol/L、FBG≥6.1 mmol/L、男性是居民ASCVD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调脂药史是居民ASCVD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45~55岁居民ASCVD风险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是血脂(TG)及血糖的异常;不可控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对于增龄、男性、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居民更应关注ASCVD的风险并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药规范使用指导。社区开展多重风险因素评估及管理对ASCVD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治疗均非常重要,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开展相关一、二级预防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饮治疗痰瘀互阻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通脉降脂饮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健康体检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2周的患者1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降脂饮,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有效率为93.2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MMP-9、Hcy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血清Hs-CRP、MMP-9、Hcy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血清Hs-CRP、MMP-9、Hc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26%,治疗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24%,两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死亡、肝肾异常等病例。结论:通脉降脂饮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MMP-9、Hcy,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金三角"(ATS)方案即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TX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阿司匹林(ASP)组和ATS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TXL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灌胃,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ASP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kg-1·d-1灌胃,ATS组给予Tx L、ATO、ASP三者联合,剂量上,灌胃,连续给药,4 w后取材,HE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介素(IL)-1β、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IL-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ASP组外,各用药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明显增强,IL-10表达减弱(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减弱(P0.01),IL-10表达增强(P0.05)。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MCP-1、IL-1β表达明显减弱,IL-10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IL-8表达减少。结论 TXL、ATO、ASP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ABI)、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与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PWV、CAVI、ABI和rAI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据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6.
微小RNA( miRNAs) 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能通过特异性识别靶基因
mRNA,在翻译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分化、生长发育、增殖与凋亡、激素分泌等各种过程。现已经发
现多种miRNA,其中微小RNA - 126( miR- 126) 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当中,与血管的生成、发育、
修复功能密切相关,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冠心病即将成为危害全人类健
康的头号致死杀手,其诊断和治疗备受关注。本文就miR- 126 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45例作为高危组,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危组分为无斑块组(Ⅰ)67例、稳定斑块组(Ⅱ)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Ⅲ)57例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 CD40L水平。结果高危组血清s 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各亚组间血清s CD40L水平比较:Ⅰ组<Ⅱ组<Ⅲ组[(3.489±0.820)mg/ml<(3.600±0.697)mg/ml<(4.011±1.074)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CD40L(OR=1.788,P=0.037)是影响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 CD40L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清s CD40L可能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促使其由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方向发展;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s CD40L水平较高者,应早期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以此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_C)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全部患者采用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分为稳定组(48例)和非稳定组(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老年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腔狭窄程度将78例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49%,34例),中度狭窄组(50%~69%,24例)和重度狭窄组(≥70%,20例),全部研究者均检测血清Hcy、UA和TC/HDL_C比值,分析其对斑块稳定型的评估价值。结果非稳定组血清Hcy、UA和TC/HDL_C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血清Hcy、UA和TC/HDL_C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斑块稳定程度相同时,随着狭窄程度加重,Hcy、UA和TC/HDL_C比值明显增加,狭窄程度相同时,随着斑块稳定程度加重上述指标显著增加,不同斑块稳定或血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血清Hcy、UA和TC/HDL_C比值间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在对照组中,指标间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血清Hcy、UA和TC/HDL_C比值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型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9.
<正>自噬是真核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及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在营养缺乏、组织缺氧、氧化应激、DNA损伤等环境压力下被激活。机体可通过自噬回收利用内源性细胞成分(氨基酸、游离脂肪酸、核苷酸)以维持细胞稳态~([1])。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脂质积累、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巨噬细胞能够摄取脂蛋白,使脂质积聚,形成泡沫细胞,并释放多种酶和炎性介质,影响AS斑块进展。斑块中巨噬细胞凋亡以及胞葬作用缺陷,也会促进斑块坏死,从而导致斑块的不稳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