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9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医药卫生   1048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探讨通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样本构成: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通痹汤+康复训练。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应用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IL-1、TNF-α经测验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CRP、ESR经测验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痹汤+西药+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改善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低,治疗方法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EO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EORA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独应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18%(P<0.05);治疗后,观察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水平(CRP)、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EORA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抗原瓜氨酸化蛋白(RACP) 的水平,比较RA-CP 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在RA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 吸附法(ELISA)检测103 例RA 患者、71 例其他风湿病患者、105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RA-CP,抗CCP 抗体和RF 的 水平。根据抗CCP 抗体和RF 测定结果将RA 患者分为4 种血清类型:抗CCP 抗体阳性/RF 阳性的RA、抗CCP 抗体 阳性/RF 阴性的RA、抗CCP 抗体阴性/RF 阳性的RA、抗CCP 抗体阴性/RF 阴性的RA,分析各种血清类型RA 患者 血清中RA-CP 的水平。结果 RA 组的血清中RA-CP 浓度水平中位数为4.51(1.80~7.49)单位,高于其他疾病组的0.53 (0.40~0.76)单位和健康对照组的0.52(0.35~0.69)单位。RA-CP,抗CCP 抗体和RF 对RA 的敏感度分别为77.7%, 65.0% 和69.9%,RA-CP 对RA 的敏感度高于抗CCP 抗体和RF(P < 0.05);特异度分别为95.5%,97.2% 和89.2%。在 4 种血清型的RA 中RA-CP 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7/57),40.0%(4/10),100.0%(15/15)和19.0%(4/21)。在抗 CCP 抗体阴性的RA 中RA-CP 的检出率为52.8%(19/36)。结论 血清中RA-CP 对RA 的诊断比抗CCP 抗体和RF 具有 更高的敏感度,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因此RA-CP 可作为RA 临床诊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4.
骨质疏松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地舒单抗是一种可与核因子kappa-B 受体激动剂配体结合 的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并且安全性良好。地舒单抗越来越 多的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地舒单抗可以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密度,阻止骨侵蚀和关节周围骨质 流失的发生,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但不影响滑膜炎症和关节活动度。地舒单抗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联合 应用可协同抑制骨侵蚀,且耐受性良好,感染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同时需关注颌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等罕见 副作用,建议补充维生素D 及钙剂预防低钙血症。地舒单抗在停药后,警惕骨密度下降及锥体骨折等风险,建议 在医师指导下停药,可在停药后转换为双膦酸盐等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57例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4例,女43例;年龄46~79岁(61.8±12.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5~36.8年(17.5±3.7年),诊断RA后出现上颈椎相关症状时间为1.5~19.4年(8.9±2.4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颈部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3例,C级12例,D级20例,E级22例;JOA评分4~14分(8.7±1.8分),VAS 4~10分(7.4±1.5分)。寰椎前向脱位44例,其中寰齿前间距(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10mm者8例;寰椎后向脱位9例;寰椎前后向脱位4例。6例合并下颈椎不稳,10例合并枕颈部其他畸形。13例枕寰关节先天性融合及骨性融合无枕寰关节活动度者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A组);44例有枕寰关节活动度的患者采用寰枢椎融合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16例寰枢椎脱位牵引不能复位的患者先行前路经下颌下寰枢椎关节松解术再一期后路行寰枢椎融合术治疗(B组),28例寰枢椎脱位牵引能复位的患者直接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18.2±13.5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190.5±42.8ml);B组手术时间180~240min(221.4±20.3min),术中出血量100~260ml(157.3±36.1ml);C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09.4±12.1min),术中出血量100~200ml(124.1±32.7ml)。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复查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术后AADI为2~3mm(2.4±0.4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34.4±10.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2例ASIA分级B级患者恢复至C级,C级患者6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9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患者无变化;JOA评分改善至10~17分(14.6±3.5分),VAS评分降至1~5分(3.6±1.4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植骨块发生自发性部分吸收,随访1年半时植骨块吸收停止并部分融合,未再次行植骨术;其余患者植骨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现象。结论:RA累及上颈椎时会造成寰枢椎脱位导致脊髓受压,依据枕寰关节活动度情况采用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6.
甲襞微循环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便于操作的微循环形态学检查方法,可以直观显示微循环灌流状况以及微血管损伤情况,因而广泛应用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如雷诺病、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诊治过程.通过观察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三个方面指标,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早期预测以及疗效判断.本文就甲襞微循环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b重组蛋白(rmIL-37b)通过调节CD39/ATP轴抑制树突状细胞(DC)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L)、CIA模型组、rmIL-37b 5μg/kg组、rmIL-37b 10μg/kg组,每组各10只。除了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含有卡介苗的完全弗氏佐剂和牛Ⅱ型胶原混合乳液免疫刺激,建立CIA模型。确定建模成功当天(D0),rmIL-37b组分别尾静脉注射5μg/kg、10μg/kg rmIL-37b;CTL组和CIA模型组注射相同体积的(1 ml/kg)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5 d。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RPL3)炎症小体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另外试剂盒检测血清三磷酸腺苷(ATP)和免疫学指标。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rmIL-37b 10μg/kg组大鼠足容积、AI值、NLRP3炎症小体表达量、血清ATP、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Ⅱ型胶原抗体亚型(anti-ColⅡ-IgG、anti-ColⅡ-IgG2a)水平均降低,同时DC表面CD...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医药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药辩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6例。结果显效35例,好转2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2.89%。结论中医药辩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9.
陈玲 《北京医学》2014,36(2):141-142
患者 女,60岁,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于2013年4月14日入院.孕1产0,有多次输血史.输血前检查血型为B型,RhD阴性,抗体筛选Ⅰ、Ⅱ、Ⅲ细胞均阳性,交叉配血不合.随即将患者血样送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做进一步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抗-E和抗-Jka抗体.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总体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