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42例8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面积狭窄百分率,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15支,狭窄程度在50%~70%者17支,>70%者30支,闭塞者4支,单侧正常者18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Buflomedil)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a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增加对组织的供氧能力作用于受损的微循环,使其功能得到恢复。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我们将其用于临床脑梗死的治疗,系统观察了40例脑梗死病人的用药反应,着重对药物在治疗脑组织缺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是近年来神经病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DND的发生机制,如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蛋白质合成,脂质代谢,自由基,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凋亡,脑血流和代谢,线粒体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4.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HR-NICE)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1.1定义
   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以下3类人群: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②轻型缺血性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以下简称为轻型卒中);③症状迅速缓解,未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5.
黄华  帅杰  刘勇  谷月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23):F0002-F0002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的炎性疾病,病变位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最为多见;一般临床分为4种类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肺动脉型和广泛型[1].广泛型大动脉炎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我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流脑损害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目的蛋白激酶C(PKC)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密切关系,且证明可调节一氧化氮(NO)合酶的活性。灯盏花素可抑制PKC的活性,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和机制需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对缺血脑组织NO含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脑梗塞体积进行测定。结果灯盏花素对缺血脑组织NO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缺血脑组织的rCBF和显著降低MPO活性。结论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NO的变化无关,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KC、增加rCBF和降低缺血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在体研究切应力改变诱导内皮细胞组织因了的表达建立一种可控性的大鼠颈总动脉狭窄模型。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用自制硅胶管套扎左颈总动脉中段,术后不同时相点用TS 420型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血流量,灌注前用DIGITEXα数字血管减影操作系统测定血管内径,用Poiseiuue流体力学公式Tw=32ηQ/πD^3计算切应力。结果:颈总动脉狭窄85%后,平均血流量减少了65%,局部切应力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在7d内无明显改变。结论:硅胶管套扎大鼠颈总动脉中段的狭窄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在体检测血流壁切应力改变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OPC)在大鼠慢性脑缺血损害中反应性变化及老化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在青年(3个月龄)与老年(24个月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模型中,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G2抗体标记的阳性OPC在灌注不足2周、1个月和3个月后形态数量及分布等改变。结果慢性灌注不足大鼠脑内存在NG2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OPC明显反应性增生,与非缺血青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质、皮质下、海马、胼胝体及室下区等处均有分布,以皮质下接近白质区域以及海马齿状回最为显著,2周、1个月最为明显,但于灌注不足后青年大鼠脑内NG2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OPC染色强度和数量仍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慢性灌注不足过程中脑内OPC具有明显增殖活化,其反应性受月龄因素影响,并可能为慢性脑缺血损伤后的一种代偿适应或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29.
老化及血压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系CT问世以来的影像学诊断名称,不易被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发现。临床上LA与皮层下痴呆及脑梗塞关系密切,如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老年性痴呆(Alzheimei-dementia,AD)、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发性脑梗塞都存在明显的LA,而且LA与痴呆的发生和程度相关。有学者认为LA是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预知因素。正确认识中老年期LA,有利于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及脑梗塞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将有利于减轻或阻断相关疾病的恶化进程,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粥样硬化梗阻性疾病的起始与进展的血液动力学机制,在过去数十年被广泛研究。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斑块最多的颈动脉球部或窦部。本文作者综述了颈动脉分叉部复杂的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也包括了血液动力学改变所引起的特殊的细胞生物学反应的主要进展。这对于我们理解颈动脉窦部粥样硬化的血液动力学机制,改善血管内微创治疗与非创伤性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