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33篇
  免费   4413篇
  国内免费   5474篇
医药卫生   81620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759篇
  2021年   1120篇
  2020年   1327篇
  2019年   1510篇
  2018年   770篇
  2017年   1413篇
  2016年   1723篇
  2015年   2033篇
  2014年   2987篇
  2013年   3102篇
  2012年   4329篇
  2011年   5048篇
  2010年   4561篇
  2009年   4735篇
  2008年   6182篇
  2007年   4901篇
  2006年   4284篇
  2005年   4964篇
  2004年   5054篇
  2003年   4660篇
  2002年   2922篇
  2001年   2261篇
  2000年   1907篇
  1999年   1546篇
  1998年   1249篇
  1997年   843篇
  1996年   803篇
  1995年   845篇
  1994年   625篇
  1993年   461篇
  1992年   403篇
  1991年   357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319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药房》2019,(20):2772-2777
目的:研究附子脂溶性生物碱与白芍总苷配伍治疗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的增效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水),模型组(水),罗通定组[阳性对照,10.0 mg/(kg·d)]、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3 mg/(kg·d)],附子生物碱低、高剂量组[附子脂溶性生物碱浸膏12.5、25.0 mg/(kg·d)],白芍总苷低、高剂量组[白芍总苷粉末200.0、400.0 mg/(kg·d)],配伍低、高剂量组[附子脂溶性生物碱浸膏+白芍总苷粉末分别为12.5 mg/(kg·d)+400.0 mg/(kg·d)、25.0 mg/(kg·d)+800.0 mg/(kg·d)],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垫部位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并辅以风、寒、湿刺激来复制风寒湿痹证模型。造模19 d后开始灌胃给药或水,每日1次,持续14 d。分别于给药第0(即给药前)、3、6天时测定大鼠的关节压痛阈值(地塞米松组除外)和关节肿胀指数(罗通定组除外);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罗通定组除外)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罗通定组除外)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并计算增效指数(CI)。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关节肿胀指数则显著升高(P<0.01);滑膜组织炎性病变现象明显;血清中抗CCP抗体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关节肿胀指数、滑膜组织病变程度以及血清中抗CCP抗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配伍组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味组分给药组;基于抗CCP抗体含量计算得CI值为0.213(>1),提示两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附子脂溶性生物碱与白芍总苷配伍治疗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具有镇痛、抗炎、保护滑膜组织等作用,并呈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长非编码核糖核酸uc.48+小干扰RNA(lncRNA uc.48+siRNA)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异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lncRNA uc.48+siRNA尾静脉注射至大鼠体内,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及注射1周后检测肝糖原含量;蛋白印迹及q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用uc.48+小干扰RNA处理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较模型大鼠降低。肝糖原检测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糖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加uc.48+小干扰RNA处理后,肝糖原的合成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增多。糖尿病模型组肝脏GK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uc.48+小干扰RNA干预后,肝脏GK的mRNA与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 uc.48+小干扰RNA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升高的血糖,增加肝糖原合成,其机制涉及增加GK及磷酸化Akt1表达。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STAT4、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建立30只COPD痰热郁肺Wistar大鼠模型,雌雄各半,30只模型大鼠不同笼喂养,称重,标记;随机分成3组:麻杏甘石汤组、罗红霉素片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时选取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当中的白细胞计数及其他分类细胞计数水平、肺组织当中的STAT4及STAT6蛋白水平表达。结果:治疗后,麻杏甘石汤组的巨噬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淋巴、中性粒、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麻杏甘石汤组的白细胞计数及其他分类细胞计数水平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及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4蛋白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罗红霉素片对照组及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6蛋白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提示此次研究中的两种干预方式均能对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STAT4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对STAT6蛋白产生促进作用;且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4及STAT6蛋白水平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麻杏甘石汤的效果跟罗红霉素片相当。结论:麻杏甘石汤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STAT4及STAT6蛋白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干扰IL-12/STAT4及IL-4/STAT6这两个信号通路对机体当中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对Th1的极化产生抑制作用,调节Thl/Th2细胞的失衡现象,降低由T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各种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通腑饮对不同腹内压腹腔高压症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低腹内压通腑饮组、高腹内压通腑饮组、低腹内压组、高腹内压组,每组20只。低腹内压2组造模腹内压为20mm Hg(1 mm Hg=0. 133 kPa),高腹内压2组造模腹内压为25 mm Hg,均持续48 h。造模后,低腹内压通腑饮组和高腹内压通腑饮组给予通腑饮方灌肠,低腹内压组和高腹内压组给予等温生理盐水灌肠,均5 m L/次,每6 h 1次,至大鼠死亡或造模后48 h。检测4组大鼠灌肠前及灌肠12 h、24 h、48 h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4组大鼠48 h生存预后情况。结果灌肠前,低腹内压2组和高腹内压2组组内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高腹内压2组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低腹内压2组(P均0. 05)。灌肠12 h、24 h、48 h,低腹内压通腑饮组和高腹内压通腑饮组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灌肠前(P均0. 05);低腹内压组和高腹内压组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灌肠前(P均0. 05),且高腹内压组均明显高于低腹内压组(P均0. 05)。低腹内压通腑饮组、高腹内压通腑饮组、低腹内压组和高腹内压组48 h生存率分别为90%,60%,50%和35%,低腹内压通腑饮组大鼠48h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均0. 05),而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腹内压与腹腔高压症大鼠预后相关,通腑饮可减轻腹腔高压症大鼠炎症反应,其更适用于病情较轻的腹腔高压症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穿线而不结扎)、MIR组(建立MIR模型)、干预组(建立MIR模型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三组各10只。比较干预组与M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危险区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并比较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补体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相比MIR组,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危险区面积明显缩小,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0. 01)。相比对照组,MIR组和干预组大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1);相比MIR组,干预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相比对照组,MIR组和干预组大鼠补体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1);相比MIR组,干预组大鼠补体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结论通过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提高MIR大鼠模型心肌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补体3蛋白表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缓解大鼠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6.
《中国药房》2019,(20):2757-276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05 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435、12.87、25.74g/(kg·d),以生药总质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以复制IPF模型。自造模后第2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水[10 m L/(kg·d)],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8 d。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4、DLL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干预EndMT来减轻大鼠的IPF,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LL4/Notch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TGF β1/Smad3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力衰竭模型组(CHF组)和槲皮素干预组(Qu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Qu组予以槲皮素100mg/kg灌胃,余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w,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参数,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TGF 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collagen I、collagenIII、TGF-β1、smad3、p-smad3表达情况。结果槲皮素可以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大鼠LVDD、LVDS明显降低,LVEF、LVFS明显升高,Qu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明显改善,排列较规则,结构较完整,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蛋白沉积,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同时,槲皮素可下调心衰大鼠心脏心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collagen I、collagen III表达水平。结论槲皮素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细胞损伤,与调控TGF 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07-310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高血压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性高血压模型组,通过给予模型组大鼠噪声和足底电击刺激制作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尾部套管法检测血压,运用碳纤维电极检测技术测定大鼠电刺激蓝斑核,下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量,进一步观察麻醉状态下tDCS(正极置于左侧前额叶皮质,负极置于右侧前肢)对NE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血压升高(P<0.05)。tDCS(tDCS 2 mA/20 min,每天2次,连续5 d)使模型组1大鼠血压下降(P<0.05),而接受假tDCS(tDCS 0 mA/20 min,每天2次,连续5 d)的模型组2大鼠血压没有下降(P>0.05)。长时程tDCS(2 mA/20 min,每天2次,连续5 d),或者在体tDCS(2 mA/20 min)都可使高血压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的释放信号幅度减小(P<0.05)。结论:tDCS可缓解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升高,这种作用与tDCS减少蓝斑到下丘脑投射系统NE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定志益聪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a 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β淀粉样肽1-42(Aβ_(1-42))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定志益聪颗粒组。运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BCCAO)法制备Va D模型,于造模后56 d开始给药,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多奈哌齐组(2.6×10~(-4)g/kg)、定志益聪颗粒组(5 g/kg)均按10 mL/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30 d。Morris水迷宫(MWM)考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刚果红(CR)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淀粉样变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β_(1-4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β_(1-42)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定志益聪颗粒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经过平台次数、第Ⅰ象限停留时间、第Ⅰ象限路程增加(P0.05),海马组织及海马CA1区Aβ_(1-42)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定志益聪颗粒可能通过下调海马Aβ_(1-42)的表达,从而改善V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皮肤衰老进程中各年龄段大鼠角质形成细胞P53、Sirt1表达差异及松花粉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背部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及松花粉喂养老年组P53、Sirt1表达差异。结果: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松花粉喂养老年组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99±5.461)%、(58.72±3.515)%、(87.51±5.303)%、(59.63±3.976)%;Sir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30±3.570)%、(81.81±4.740)%、(61.69±3.904)%、(72.54±5.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年组P53、Sirt1表达阳性率介于成年组与老年组之间,老年组P53表达阳性率最高,Sirt1表达阳性率最低(P0.01)。松花粉干预后,松花粉喂养老年组P53表达阳性率降低,Sirt1表达阳性率升高。结论:在皮肤衰老过程中,各年龄段大鼠角质形成细胞P53、Sirt1表达有差异且松花粉有抗皮肤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