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E抗原和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对151例HBeAg阳性和62例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情况,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1)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eAg/抗-HBe的出现情况密切相关,抗-HBe阳性者中肝组织病理为G3~G4、S3~S4者明显多于G1~G2、S1~S2者;而在HBeAg阳性者中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检出率为83.4%(126/151);而在抗-HBe阳性患者中HBV DNA检出率为29%(18/62).结论 (1)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程度较HBeAg阳性者严重;(2)HBe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但在部分抗-HBe阳性的患者中仍可检出HBV DNA.  相似文献   
142.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的角度分析拉米夫定的疗效.方法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拉米夫定100 mg/d,连用1年.治疗前后在超声导向下行肝脏活检,切片HE染色和网纤染色,对炎症活动度(HAI)和纤维化程度作计分评价.HBsAg和HBcAg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果13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全部转为阴性(<1.6 pg/ml),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计分由5.23±2.99降为3.54±1.55(P<0.05);纤维化程度计分由2.61±1.15降为1.92±1.21(P>0.05).免疫组化5例HBsAg由弥漫性胞浆型表达转变为散在包涵体样型表达,其中4例HBcAg由胞浆型表达为主转变为核型表达为主.结论拉米夫定持续用药可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尤其是碎屑坏死改善(P<0.05);血清HBV DNA阴转,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3.
中医学之"瘀血阻滞"与糖尿病(DM)的形成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瘀血阻滞"不仅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贯穿糖尿病病程之始终;在"瘀血阻滞"的病变过程中,患者体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黏附性、微循环障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6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糖尿病"血瘀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辨证选用活血化瘀方药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客观指标和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基因型PC区,BCP的突变位点.结果:27例HBV DNA反弹的患者9例检出G1896A变异率高于对照组(33.33% vs 5.26%,P<0.05),4例检出C1856T变异(14.81%).治疗组4份治疗前标本未检出G1896A、C1856T和BCP变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G1896A)及BCP(A1762T G1764A)双变异的患者中B基因型的构成比增高,分别为75%和50%,C基因型的构成比下降,分别为25%和50%.其中在BCP(A1762T G1764A)变异患者中B、C基因型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例HBV 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有基因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变异,BCP变异1例,BCP PC变异1例.27例HBV DNA反弹患者BCP变异4例,PC变异2例,BCP PC变异8例.结论:BCP(T1762/A1764)变异、PC区(G1896A)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反弹有关.病毒变异导致的HBV DNA反弹可以是单基因变异引起,也可以是多个基因联合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后B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A1762T G1764A变异.  相似文献   
145.
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Tα1)和拉米夫定 (LAM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 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按 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组 (LAM组 )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 (LAM +Tα1组 )。结果 治疗5 2周时 ,LAM +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 (5 1.4 % ,18/35 )明显高于LAM组 (5 .4 % ,2 /37) ,P <0 .0 1。停药 1年后 ,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 2 .9% (15 /35 )和 8.1% (3/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 ,两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 ,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治疗后 ,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基本一致 ,达 77.1% (2 7/35 )和 6 7.6 % (2 5 /37) ,但停药后LAM组仅有 18.9%持续正常 ,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治疗 5 2周 ,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 (42 .9% )明显高于LAM组 (8.1% ) ,停药后 1年 ,持续应答率分别为 6 0 .0 % (2 1/35 )和 18.9% (7/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LAM +Tα1组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LAM组有 10例 (2 7.0 % )发生YMDD变异株 ,联合组仅有 1例。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地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HBsAg、HBcAg的表达明显减少 ,治疗过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少 ,疗效优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HBV BCP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反弹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年以上,达到病毒学应答半年以上,再出现HBV DNA反弹(HBV DNA拷贝数≥1.0×104拷贝/ml)的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突变位点.结果 1.治疗组HBVDNA反弹的27例BCP(A1762T G1764A)变异检出率44.44%(12/27)高于对照组26.32%(5/1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例HBV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BCP(A1762T G1764A)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BCP(A1762T G1764A)变异.结论 BCP(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有关.  相似文献   
147.
张健  周元平  张艳茹  周斌  张浩  李威  陈金军 《广东医学》2012,33(13):1924-1927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和对骨髓抑制程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423例CHB患者接受PEG-IFN或IFN治疗时HBV DNA阴转,HBeAg、HBsAg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317例HBeAg阳性患者中,PEG-IFN组24周(35.0% vs 23.2%,P<0.05)、48周(69.6% vs 51.9%,P<0.05)时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IFN组;PEG-IFN组24、48周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和24周血小板中位数水平显著低于IFN组.106例HBeAg阴性患者中,PEG-IFN组与IFN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时PEG-IFN组WBC和Neu中位数水平明显低于IFN组.PEG-IFN组中≥27岁患者HBV DNA阴转率高于IFN组(77.7% vs 57.4%,P<0.01),而<27岁患者HBsAg阴转率(16.0% vs 2.3%,P<0.01)和血清转换率(12.0% vs 2.3%,P<0.05)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CHB时,在HBV 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8.
分析2009年10—12月间收治的15例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年龄18~63(34.9&#177;17.1)岁,男9例,女6例,其中危重症6例。本组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10例患者原有各种基础疾病。全部患者均有发热和咳嗽。肌肉痛(9例)、呼吸困难(9例)、咽痛(8例)、肺炎(9例)等是患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1例)、意识改变(2例)、肾功能损害(2例)等。6例危重症患者中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者5例.热程7-18(10.4&#177;6.2)d。护理对策:做好心理护理并加强宣教,编写甲型H1N1流感患者宣教手册;针对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疾病特点做好高热、咳嗽、咳痰等对症护理;对于进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施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做好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本组15例患者中10例痊愈出院,5例危重症患者死亡,其中4例与基础疾病相关,单纯死于甲型H1N1流感者1例,无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