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数字骨库系统的建立及在异体骨选配中的应用,并观察其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异体骨经过CT扫描后存储为医学数字影像交互格式。然后依据CT密度值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模型重建,建立数字骨库系统。基于体积参数将异体骨在数字骨库中进行登记。异体骨的选配及应用分别以1例骨盆尤文肉瘤和1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为例进行阐述。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实现术中的精确切除与重建。结果通过数字骨库和计算机导航辅助,异体骨与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之间实现精确匹配。术后5年随访,肿瘤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功能效果满意。结论数字骨库系统有助于异体骨选配和骨肿瘤切除重建,可提高骨肿瘤保肢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外科分型和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29.4岁。根据解剖部位及肿瘤病理学特点概括分为Ⅰ-Ⅴ型。Ⅰ型主要采用囊内刮除、50%氯化锌及磨钻处理、植骨复合内固定术;Ⅱ型主要采用边缘切除、结构性植骨复合内固定术;Ⅲ型主要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复合人工半关节置换术;Ⅳ型主要采用定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Ⅴ型主要采用股骨中上段离断术,必要时结合放疗进行综合治疗。对相应分型给予的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随访9-110个月(平均53.6个月)。术后复发8例,恶变2例,肺转移1例。参照Mankin等评定标准进行手术效果综合评价优良率(不包括Ⅴ型):Ⅰ型81.5%;Ⅱ型50%;Ⅲ型75%;Ⅳ型79.2%;总优良率为78.7%。综合文献报道,术式对于相应分型的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效果良好。结论: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根据解剖部位及肿瘤性质予以外科分型是科学合理的。这种分类方法和相应术式在控制肿瘤复发和指导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可显著降低术后脊柱恶性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三节段TES较单节段更为复杂。本研究探讨了单一后路三节段TES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2012年,在我科接受单一后路三节段TES的5例患者,包括乳腺癌脊柱转移2例,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1例,脊柱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脊柱原发间叶软骨肉瘤1例,病变节段分布于T4~11之间。按照Tomita外科分型均属于第6型,脊髓损伤中Frankel C级4例,Frankel D级1例。Tomita评分平均为3.4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平均为48%。脊柱不稳定性SINS平均得分13分。术前除1例间叶软骨肉瘤患者外均接受了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三节段TES。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8 h,平均失血量6260 ml。术中结扎双侧三对根动脉和神经根后脊髓监护未发生明显改变,术后患者亦未发生明显功能障碍。5例30~62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1例局部复发,进行了二次减压手术,目前带瘤生存;1例死于肺转移;其余3例均为无瘤生存。患者VAS疼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8 (7~9)分降至术后平均1.6 (1~2)分;脊髓损伤Frankel评分从术前4例C级,1例D级术后均恢复至E级。所有标本术后病理证实均达到切缘阴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的情况下,三节段TES治疗脊柱恶性肿瘤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浆内脏脂肪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泰安地区的T2DM患者11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42例,糖尿病合并轻度下肢动脉硬化(T2DM-MLAD)组38例和糖尿病合并重度下肢动脉硬化(T2DM-SLAD)组32例,另选取正常对照(NC)组40名.测定内脏脂肪素和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NC组与单纯T2DM组相比内脏脂肪素无统计学差异[分别(46.79±7.67)和(50.86±11.65)ng/ml,P>0.05],T2DM-MLAD组和T2DM-SLAD组内脏脂肪素[分别(58.75±13.52)和(67.21±16.6)ng/ml]均明显高于NC组和单纯T2DM组(P<0.01),T2DM-SLAD组又明显高于T2DM-MLAD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脂肪素与WHR、FIns、HOMA-IR、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HbA1c呈正相关.踝肱指数(ABI)随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出现与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 内脏脂肪素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明显相关,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因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2型糖尿病(T2DM)心肌病变(DCM)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泰安地区的T2DM患者7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40例,DCM组38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NC)40例。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等氧化应激指标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SOD、NO、GHS-PX较NC组均明显下降,MDA、AGEs则较NC组均明显升高;而DCM组较T2DM组SOD、GHS-PX明显下降,MDA、AGE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NO水平T2DM组较NC组下降,DCM组再次升高,且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应激因素和AGEs在DCM的进展中均有重要作用,促进DCM的发生和发展,且二者之间有相关性,SOD的下降和MDA的升高是AGEs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8.
<正>小腿及足踝部的外伤经常导致皮肤软组织坏死,伴有肌腱骨骼外露者常需要用皮瓣覆盖创面。选择恰当的皮瓣是骨科、创伤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1-3]。本院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 2 0例,分为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两组均给以血塞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增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共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 0 1 )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善(P <0 . 0 5或P <0 . 0 1 ) ,治疗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 0 1 )。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通过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而有效地改善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应用仿生设计和光固化快速成型间接构造方法 构建大段可控微结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与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基于对密质骨哈佛系统的简单仿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具有微丝架结构的圆柱形支架模型.建模后输入光固化快速成型机,制成树脂模具,充填磷酸钙骨水泥(CPC),800℃下加min熔去模具,制成CPC支架.将兔颅骨成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3、7、14d后,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表面及微孔道内部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 支架CAD模型为直径16 mm,长10 mm的圆柱体,内部由5层微丝网平行叠加形成相互连通的三维网架,微丝直径分别为200μm和500μm.制成支架的大体形态及内部三维微结构与设计模型一致,所构成的微孔道孔径范围260~580μm.CLSM下观察: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显示细胞骨架成网状贯穿整个细胞和细胞突起;SEM下观察:培养3d时支架表面有梭型细胞铺展生长,有多个突起,大小10~30μm;7d后细胞在支架表面基本汇合,并向微孔内爬行生长;14d后大量细胞爬行人微孔内.结论 基于哈佛系统简单仿生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大段组织工程骨,实现了微结构的完全精确调控,其微孔利于成骨细胞进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仿生制造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