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HFRS 90%以上发生于亚洲,我国是世界上HFRS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临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因此提高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2.
输血传播病毒TTV致病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通过病例对比 ,进一步研究 TTV是否有致病性 ;对 1例西安地区非甲 -非戊型肝炎但血清 TTV阳性患者套式 PCR终产物纯化测序 ,在验证我们 TTV DNA检测正确性的同时初步研究西安地区 TTV流行株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 .方法 在 TTV ORF1区参照文献 [1]设计一套套式 PCR引物 ,并建立稳定的套式 PCR检测法 ,对西安地区 119例非甲 -非戊型肝炎患者及 16 2例健康有偿献血员进行 TTV对比检测和统计学处理 ;对 1例患者套式 PCR终产物纯化测序 ,用 DNAsis软件在计算机上与中国 1株做同源性比较阳性 .结果  119例非甲 -非戊型肝炎患者中 37例 TTV DNA阳性 ,阳性率 31.1% ;16 2例健康有偿献血员中 TTV DNA阳性 30例 ,阳性率 18.5 % ;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 .0 5 ,χ2 =5 .2 5 1) .对 1例非甲 -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 TTV套式 PCR终产物纯化直接测序 ,测得 143bp序列 ,经计算机比较 ,其与中国 1株同源性为 6 5 .0 % ,差异率为 35 .0 % (>30 .0 % ) .其中6 2 bp序列同源性高达 75 .8% .结论  TTV可能有致病性 ;西安地区可能存在新的 TTV流行株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验证国产基因芯片检测HBV—P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选择14例服用拉米夫定48周时HBV—DNA定量检测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用HBV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基因,观察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上述血清标本中编码HBV—DNA聚合酶的P基因片段并直接测序,以对比检查P基因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14例患者血清标本用基因芯片均检出HBV—DNA,9例为野生株,5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3例为M552I(YIDD)变异,2例为M552V(YVDD)变异,同时均伴有L528M变异。与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结果完全相同。结论:国产HBV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以替代繁琐的DNA序列测定和分析,可作为临床监测HBV—DNA变异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自然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P基因YMDD变异情况,并观察YMDD自然变异组与非变异组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检测技术,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YMDD自然变异情况。结果在60例患者中,YMDD变异阳性5例(8.33%),阴性55例,5例变异中2例为YIDD阳性,3例为YVDD阳性。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自然变异株;YMDD自然变异的患者没有临床病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serum markers,HBV-M)HBsAg、HBeAg、HBeAb、HBcAb和HBcAb IgM含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4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HBsAg、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 DNA水平,同时检测54例HBcAb IgM阳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统计分析HBV-M含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CHB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HBeAb和HBcAb含量与HBV DNA水平未见相关性(P>0.05);②HBcAb IgM阳性患者中HBcAb IgM含量与HBV DNA水平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定量检测HBV-M和HBV DNA能更好地了解HBV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嵌合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Huh7.5细胞后胞内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含有全长HCV嵌合基因组的质粒pFL-J6/JFH体外转录为HCV RNA,电穿孔转染至Huh7.5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培养上清中病毒数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蛋白的表达;收取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原始Huh7.5细胞,制作超薄细胞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被感染细胞中病毒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qRT-PCR显示不同时间点收取的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病毒量;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病毒NSSA非结构蛋白高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被感染的Huh7.5细胞内含有大量有包膜或无包膜的病毒样颗粒,细胞质内部分膜性细胞器增生,出现黄病毒科病毒感染后特征性结构及某种未知结构等.结论 体外培养的嵌合体HCV具有HCV颗粒的形态学特征,并能够有效感染人源性肝细胞Huh7.5.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汉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Toll样受体(TRY)分子的表达变化,为抗感染免疫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方法 分别用LPS,CL097,Poly I:C以及汉滩病毒76-118刺激血管内皮细胞,6 h后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再分别用各自的引物进行PCR反应,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汉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TLR4的表达.结果 汉滩病毒刺激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TLR2、TLR4转录水平增高,TLR3转录水平降低,细胞膜表面的TLR4表达上调.结论汉滩病毒76-118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可以引起TLRs分子转录水平发生改变,其中TLR4表达上调,固有免疫参与了汉滩病毒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包膜病毒感染细胞的初始步骤即是病毒外膜与靶细胞膜相互结合作用的过程, 多种病毒蛋白及宿主细胞分子参与其中.HCV主要的靶细胞是肝细胞, 病毒颗粒首先要通过肝细胞膜进入胞浆才能开始其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9.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感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的全面融合,促进计算机多媒体在临床教学的运用和普及,本阐述了在感染病学教学中,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所引发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0.
TH1/TH2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Th1/Th2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2,IL-4和IL-6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类细胞因子IL-2水平较正常组也增高(P<0.05),IFN-γ水平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