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医药卫生   158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35岁,因"腹部膨隆半年,停经13周,发现腹部包块11 d"于2018年6月15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妇科入院。患者半年前自觉腹围增加,未予重视及就诊。既往月经规律,6/24 d,经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2018年3月15日。5月12日在外院查超声示早孕,胚芽长14 mm,有心管搏动。孕期未按时产检,6月4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超声示胎儿头臀长33 mm,腹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近1周出现低热,体温最高达38.5℃,无恶心呕吐,近2个月体重减轻5 kg。婚育史:34岁结婚,生育史0-0-0-0。入院查体:心肺听诊阴性,  相似文献   
102.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间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机制如下:(1)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分泌VEGF,调节VEGF-VEGFR自分泌环抑制血管生成;(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作用;(3)诱导循环内皮细胞祖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分泌MMPs;(4)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但唑来膦酸抗肿瘤活性的用药剂量不同于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通路对大肠癌干细胞的调节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80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10例肝转移灶组织中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分析β-catenin、EpCAM/CD4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β-catenin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5.0%(44/80)和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肝转移灶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0%(9/10)。EpCAM/CD44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3/80)和0(0/20)。大肠癌原发灶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EpCAMhigh/CD44+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EpCAM/CD44在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1%,显著高于在其正常表达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β-catenin与EpCAM/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7,P=0.000)。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可能参与大肠癌干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4.
患者,女,26岁,因“双眼角膜炎反复发作10年,复发半个月”于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患者在近10年来,双眼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出现异物感、疼痛,伴视力逐渐下降,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或“真菌性角膜炎”,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理想,角膜病变未有明显好转,且视力逐渐下降。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有银屑病史十余年,全身间断性用药治疗,目前没有全身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5.
106.
张阳  孙旭光  王智群 《眼科》2014,23(3):213-213
结膜蝇蛆虫病属于眼部少见的寄生虫病,文献报道较少,其影像资料更为稀少。此病患者在我国多源于牧区,饲养牛羊者多见[1]。在城市中并不多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5岁。2013年6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自述右眼异物感及“虫爬感”,就诊当日上午走路被飞虫迷眼,照镜子自行从结膜囊中取出小虫数条后就诊,于我院又取出此虫十余条。患者右眼角膜清,前房中深,结膜轻度充血,裂隙灯下可见虫体长约1 mm,呈梭形,头部有一黑点(图1、2),于结膜表面和睑周皮肤表面蠕动且行动迅速。外眦皮肤表面近睑缘处有一疑为未发育为蚴虫的虫卵(图3、4)。取出所有可见虫体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确定所有虫体全部取出后,嘱患者局部抗生素滴眼,次日复查,3日后痊愈。
讨论 此寄生虫虫体经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微生物室鉴定,确定为蝇蛆蚴。裂隙灯下所见的虫体头部的黑点,镜下观察实为蝇蛆蚴头部的一对小钩。该病常见于热带地区,也见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此种蚴虫多在其成虫飞行偶然撞到人眼,继而将其卵产于结膜囊内。由于蝇蛆蚴在结膜囊移行迅速,可能隐匿在穹窿结膜处而不易被发现,医生需仔细询问病史并翻查结膜囊进行清查。取材时可点表面麻醉药以降低虫体的活动性,以便于取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职业噪声暴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我国已公开发表的研究职业噪声暴露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文献,筛选并进行文献质量评级,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出491篇相关文献,筛选后纳入11篇文献,文献纳入率为2.24%。统计结果显示,噪声暴露对身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敌对情绪、焦虑症状、恐怖感、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这9项心理健康指标均可产生影响,其中主要影响表现为身体不适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身体不适感合并后的标准化均数差(SMD)=0.46,95%CI为0.35~0.57;抑郁症状合并后的SMD=0.47,95%CI为0.36~0.58;焦虑症状后的SMD=0.45,95%CI为0.38~0.52。结论 职业噪声暴露可能对工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身体不适感等。  相似文献   
108.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物理现象,是继"三废"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9.
端粒、端粒酶参与细胞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不端粒、端粒酶在血管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由血液动力病理组织和分子生理学引起的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机制,并评价洛沙坦、福辛普利对它的作用。方法:对30只雄性Wistar大鼠,经肾动脉分叉上方2~4mm处分离腹主动脉,平行放置6号钝针头,结扎后拔出针头造成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各组经颈总动脉2F导管直接法测量动脉平均压(MAP)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结果:(1)血液动力学:与假手术组MAP、LVEDP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