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篇
政治法律   23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立兵 《北方法学》2011,5(1):120-125
在宪政体制下,物权立法应以宪法为最高评价标准。根据宪法委托理论与法律保留原理,作为关涉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权利,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法律后果应由法律尽快明确规定,既不能等待几十年后,也不能在此间默示或明示行政立法,以防部门利益合法化。就此而言,《物权法》的立法安排失之妥当,而目前相关立法思路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2.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1,5(5):28-40
现代化进程中的治道问题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不过,以宪政有无为线索的考察与比较研究还不是很多。事实证明,宪政是制度中的重中之重,而一旦出现宪政缺失,它对社会治道的消极影响远非一般制度能比。由此也决定了在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治道问题时,宪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线索。通过考察近代法、英、美三国现代化进程中宪政的有无及其治道影响,以及当下世界各国宪政的复兴及其所引发的治道变革,可以发现宪政之于人类制度文明、之于人类现代化进程中良治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作为权力的背后资源,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权力的效能,财政资源因此成为权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对财力资源进行分配的预算制度也因此成为各项权力斗争的关键阵地和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特征都必然要得到预算权结构的支持和反应。因此预算制度、预算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宪政意义,也非常有必要以宪政范式来进行研究和构建。从宪政民主和分权的范式出发,应紧密以代议机关的预算权为核心来构建预算权结构。代议机关的预算权应贯彻到预算活动的全过程中,并获得法律、制度以及组织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5.
“两规”制度是党的权力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调查措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具有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在宪政理念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两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使其制度化与法制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6.
在生成背景上,儒家的人性观是造成宪政发育因素的先天缺失,也是后天培养宪政观念的困境所在;中国语境里的宪政已经不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一种信念力量,特殊的民族历史造就了宪政工具主义观;后发型现代国家使得人们对宪政内容与结果的认识上含混不清,及至造成对宪政建设的忽视。  相似文献   
107.
比例原则不仅是行政法的"皇冠原则",而且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当注意管理手段与管理目的之间的适当性、必要性和相称性,不能欲治反乱,不能为了某一管理目标而付出极端高昂之成本,不能给人民加诸过重之负担。今天的比例原则已经为全球宪政主义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语",惟有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中尊重和落实该原则,公民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管理才能有条不紊,国家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8.
《圆桌》2012,101(6):575-583
Abstract

Fiji's post-colonial journey has been fraught, a promising beginning hobbled by political instability, periodic military coups and stagnant economic growth. Political disagreements over the best form of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have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Fiji's political discourse, with no enduring resolution in sight.  相似文献   
109.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不同层面的理论分歧,其中分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理论冲突,集中反映了中国宪政建设中不同制度发展方向的理论选择。然而,宪政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既不可能等待理论上的冲突尘埃落定,也无法完全涵盖于上述理论冲突中。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面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下的控权机制问题、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化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权利-权力"关系问题、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度化问题以及宽容的宪政文化的养成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纯粹的理论选择问题。不应以理论上的所谓"冲突"取代对宪政制度具体问题的关注,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宪政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0.
《Critical Horizons》2013,14(3):396-417
Abstract

Hannah Arendt's On Revolution offers a critique of modern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combined with a manifesto-like treatise on council systems as they have arisen over the course of revolutions and uprisings. However, Arendt's contribution to democratic theory has been obscured by her commentators who argue that her reflections on democracy are either an aberration in her work or easily reconcilable within a liberal democratic framework.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utline of Arendt's writing on the council system and a clarification of her work outside the milieu of the post-Cold War return to Arendt. Her analyses bring to light a political system that guarantees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while allowing all willing citizens direct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Framing her discussion within the language of the current renewed interest in constituent power, her council system could be described as a blending together of constituent power and constitutional form. Arendt resists the complete dominance and superiority of either element and argues that the foundation of a free state requires nothing less than the stabiliz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constituent power within an open and fluid institution that would resist either the bureaucratization of politics or its dispersal into a revolutionary flux. Although one may conclude that her institutional suggestions are far from flawless, her political principles allow a conceptualization of democracy in more substantial ways than current liberal politic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