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 揭示不同红茶菌发酵液品质差异的内在原因。方法 以4种特色的红茶菌发酵液为研究对象(标记为A、B、C、D), 比较分析其在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 4种红茶菌发酵液的香味、滋味差异较大, 色泽差异较小, 其中B在发酵第2 d具有独特发酵风味与茶香, 色泽橙黄, 口感清爽, 综合评分最高, 为74.2分; 4种红茶菌发酵液的菌体浓度、pH、总糖、乙酸、D-葡萄糖二酸-1,4-内酯(D-saccharic acid-1,4-lactone, DSL)及葡萄糖酸变化趋势相似, 但含量差异较大; 宏基因组测序及相关性分析表明, 4种红茶菌的优势真菌为Starmerella(暂无中文名称)和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 优势细菌为驹形杆菌属(Komagataeibacter)和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 其中Starmerella相比Brettanomyces更有利于乙酸生成, Gluconobacter相比Komagataeibacter利用碳源更高效。结论 4种红茶菌的菌群结构不同, 影响其对碳源的利用率和有机酸的形成,进而导致其发酵液感官品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售黄茶外观色泽的色差分析结果和感官审评得分,建立色泽指标与外观色泽评分之间的关系函数,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生化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黄茶在外观色泽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黄茶的整体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由色相(O)值经数据转换所得的色度(P_s)值与外观色泽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了P_s值-外观色泽评分的二次拟合模型,经验证,模型准确率为98.9%,P_s值可用于分析黄茶外观色泽品质;P_s值与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黄茶干茶的外观色泽与这两种生化成分有关。本实验建立了黄茶外观色泽的色差评价方法,可为黄茶色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钠离子是饮用水中的重要金属离子,为探明其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浓度钠离子(0~200 mg/L)对普通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及其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钠离子(Na Cl)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绿茶茶汤的苦味、涩味和醇度等滋味强度;适量的钠离子(20 mg/L)可以有效降低普通绿茶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强度、提高茶汤醇味程度,从而改善绿茶茶汤的整体滋味品质。通过分析,发现钠离子的添加对茶汤滋味品质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是通过改变儿茶素(EGCG)、咖啡碱和茶氨酸等主要滋味品质成分及其混合液的呈味特性来影响绿茶茶汤整体滋味品质。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阴离子钠盐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氯化钠和硫酸钠对普通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改善显著好于其他钠盐。本研究结果将为绿茶饮料的滋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东仁化白毛红茶香气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霜  陈栋  许勇泉  尹军峰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16-119,123
为了探明以广东地方特色茶树品种——"仁化白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红茶之主要香气物质并确定其呈香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研究鉴定了3个红茶产品的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鉴定出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仁化白毛茶树品种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壬醛、橙花醇、氧化芳樟醇,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的27.78%、9.85%、7.99%、7.42%和6.84%。仁化白毛红茶的"花果香物质"(如芳樟醇、橙花醇、壬醛等)高于斯里兰卡乌瓦红茶(CK3)而低于英红九号(CK1),而"芳香油物质"则低于CK3但高于CK1,这可能是其在感官品质上既具有CK1鲜爽而浓郁的甜香,又具有CK3比较细锐持久的香气之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浸提时间对绿茶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5~60min)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浸提5~40min,茶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茶汤沉淀都显著增加;浸提时间超过40min后,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浸出达到动态平衡,茶汤固形物浓度和茶汤沉淀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选择绿茶茶汤浸提时间40min,可以获得有效成分的最大浸出量。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浸提茶叶质量浓度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形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茶叶中可溶性物质浸出率下降,但是随着茶汤中固形物含量上升,相同单位浓度下产生的沉淀量增加。较低的茶叶质量浓度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得率和较少的沉淀。0.1 g/m L茶叶质量浓度可能是个临界点,更高的茶叶质量浓度不利于茶叶有效物质浸出,且容易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8.
为检验电子舌在茶饮料应用分析方面的能力,应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电子舌对中国市场上已有的51种茶饮料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结合判别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结合判别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将不同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pH值(pH4.0、p H 4~6、p H6.0)、糖度(含糖、无糖)、咖啡因含量(caffeine30 mg/L、30 mg/L~70 mg/L、70 mg/L)进行分类;电子舌结合回归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建立茶多酚等风味化学成分的回归方程式。采用次年茶饮料样品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准确率相对较高,说明该判别模型判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苦瓜药食两用功能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苦瓜为原料可以加工制成苦瓜罐头、苦瓜饮料、苦瓜酒、苦瓜蜜饯等食品,从苦瓜籽提取的蛋白、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以用于制药。苦瓜及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提高免疫、抗氧化、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因此,苦瓜食品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研究及其食品和药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鲜茶汁制备工艺,比较了几种制备方式所得鲜茶汁的得率、浓度、色差,主要常规成分及感官品质。实践中发现加水打浆和加水榨汁制备的鲜茶汁感官品质较好,但从工业化角度考虑,加水榨汁和渣浸提两种制备工艺相结合更合适于鲜茶汁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