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系统评价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和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VIP、WanFang Data、CNKI、CBM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FLAG和MEA方案治疗RRA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LAG 方案和MEA方案治疗RRAML时,两者的CR[RR=1.49,95%CI(0.92,2.43),P=0.11]及PR[RR=1.38,95%CI(0.82,2.32),P=0.23]无明显差异,但FLAG方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治疗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95%CI(1.21,3.24),P=0.006],其真菌感染率亦高于MEA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7,95%CI(1.09,4.31),P=0.03]。结论:FLAG方案治疗RRAML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但其真菌感染率亦高。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本系统评价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给予复方苦参+介入化疗;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介入化疗。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临床获益率为93.3%、对照组为72.4%,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20例癌痛患者,治疗后癌痛缓解率65%,对照组18例癌痛患者,治疗后缓解率44.4%,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介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起到稳定患者肿瘤病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抗凝病人大隐静脉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抗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病人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评价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麻醉阻滞前后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病人T2时的SBP、DBP均明显低于T0和T1(P<0.01),T3时SBP、DBP均明显高于T2(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时的SBP、DBP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升压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凝病人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压稳定,输液量少,术后疼痛程度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7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法,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和Ki-67评估,观察短期缓解率,分析临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7例PGI-DLBC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1(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7岁(15~69岁);有B症状者6人,占35.3%;随访时间为4~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0例(58.8%),Ⅲ/Ⅳ期7例(41.2%);IPI评分≤2分患者11例(64.7%),IPI评分>2分患者6例(35.3%);6例可评估免疫分型的患者中生发中心型4例(66.7%),非生发中心型2例(33.3%);按部位,胃12例,结肠3例,直肠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疗程以上的化疗,采用CHOP、CHOP(E)方案化疗患者9例(52.9%),采用利妥西单抗联合化疗者8例(47.1%)。近期疗效显示:16例可评估患者,5例CR(31.3%),5例PR(31.3%),3例SD(18.8%),3例PD(18.8%);IPI评分≤2分患者50%达CR,IPI评分>2分患者均未达CR;7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1例达CR(14.3%),9例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4例达CR(44.4%);7例患者联合了利妥西单抗治疗,总有效率达71.4%(2例CR、3例PR),9例未联合利妥西单抗治疗,总有效率为55.6%(3例CR、2例PR)。结论:17例PGI-DLBCL患者多为中年,确诊依靠手术或内镜病理活检,大部分患者Ki-67表达>40%,需加强超声胃镜及PET-CT检查,以便更好的评估预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与其预后相关。治疗中利妥西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反应较好,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尽管药物治疗、心脏介入治疗等手段可以通过恢复心肌血流的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近期死亡率,但却不能使坏死的心肌重获新生及血管生成,从而难以完全遏制心力衰竭的最终进展,远期死亡率未见明显降低.而心脏移植由于供体来源少,免疫排斥以及高额的手术费,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干细胞移植进行细胞替代治疗——即替换受损的心肌细胞,恢复心肌功能,改善远期预后.早期的临床试验开启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篇章.本文主要针对试验使用的细胞类型的选择、灌注途径、移植时间以及注射细胞数量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14-3-3zeta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mRNA转录水平,探讨其与AML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2例正常人和63例AML患者的14-3-3zeta mRNA转录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检测部分患者14-3-3zet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63例AML患者细胞内14-3-3zet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其中20例完成了1个疗程以上的治疗,14-3-3zeta转录水平在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表达下降,在巩固期持续低表达,2例复发时转录和蛋白水平均再次升高。14-3-3zeta转录表达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但与AML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及WHO分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L患者14-3-3zeta mRNA转录水平高可能与AML发生有关,与疗效和转归存在负相关,是否预后相关不良因素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框架,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 拟订条目池, 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0.92和1.00, 权威系数分别为0.913和0.917, 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41和0.202, 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患者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目标激励, 为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下降所致眼颅压力梯度(TLPD)增大与视盘血流密度改变的相关关系。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行腰椎穿刺(LP)收集脑脊液后ICP降低的患者20例(26只眼)为实验组。其中,男性8例(12只眼),女性12例(14只眼);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1.7±2.8)岁;收集健康志愿者13例(26只眼)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10只眼),女性8例(16只眼);年龄21~62岁,年龄(46.9±2.7)岁。检测实验组患者的眼内压(IOP)、ICP、脑脊液压力(CSFP)、TLPD、眼灌注压(OPP)及血压;检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IOP、OPP及血压;根据CSFP计算ICP下降程度(CSFP)。实验组,根据CSFP分为亚组A(15 mmH2O2O,6只眼)、亚组B(30 mmH2O2O,5只眼)及亚组C(CSFP >45 mmH2O,15只眼)等三个亚组。实验组患者记录脑脊液初压与末压,并于LP前和LP后15 min进行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OCTA)检查,测量视盘区血流密度;对照组,检查其在与LP患者相同体位改变前后的视盘区血流密度。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评估两组组内IOP、血压、OPP及视盘区血流密度变化情况和实验组各亚组内视盘区血流密度在不同程度ICP改变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对照组在体位改变后IOP、OPP、视盘区及各象限血流密度均未发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0.361;P>0.05)。实验组LP后ICP由(11.8±2.2)mmHg下降至(7.8±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1,P<0.05);TLPD由(5.2±3.2)mmHg升高至(9.3±2.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1, P<0.05);视盘内、视盘周及视盘周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 3.848, 3.389;P<0.05)。在ICP下降超过45 mmH2O时,视盘周平均血流密度及视盘周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改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3, 4.332;P<0.05)。 结论ICP下降所致的TLPD增大可导致视盘区血供减少,同时引起视盘周毛细血管微循环障碍,ICP下降程度越大,视盘区微循环异常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椎管内麻醉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椎管内麻醉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39例(39.00%);两组麻醉方式、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中采取保温措施、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术中补液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未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术中未采取保温措施为椎管内麻醉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椎管内麻醉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发生率较高,术中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