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lanning》2022,(5)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相似文献   
72.
《Planning》2022,(4):287-291
研究了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dy在室内水泥池中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并进行了用其部分或全部替代卤虫投喂大菱鲆Scophtalmusmaximus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稚幼鱼的试验,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在室内大规模培养是可行的;全用小球藻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以及经小球藻营养强化的用酵母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作饵料,完全可以满足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营养需要。用不同食物组合投喂大菱鲆的试验表明,鱼类生长速度为50%裸腹溞+50%卤虫组>裸腹溞组>卤虫+配合饲料组,但差异不显著;用该溞投喂牙鲆组的鱼类生长与用卤虫投喂组的没有显著差异。而蒙古裸腹溞培养费用仅为卤虫的1/10,因此,用蒙古裸腹溞可以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卤虫作为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优质饵料,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7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93-197
通过测定大菱鲆在4℃冷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和TVB-N值等指标的变化,确定贮藏20d时已达腐败阶段。利用电子鼻检测新鲜及腐败鱼肉的气味差异,并对所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新鲜及腐败鱼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新鲜及腐败鱼肉整体风味的区分快速、灵敏,其分析结果与常规新鲜度评价指标的变化致;采用GC-MS法在新鲜及腐败鱼肉中分别检测出27及2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烃类和胺类化合物等,其中醛类、酮类和醇类物质在新鲜鱼肉中的含量较高,而胺类物质在腐败鱼肉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4.
鳗弧菌灭活疫苗对海水养殖大菱鲆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福尔马林灭活的鳗弧菌疫苗分别以浸泡、注射接种的方式对海水养殖大菱鲆鱼苗进行免疫 ,定期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4周后用鳗弧菌悬液 (3.7× 1 0 8cfu/ml) 0 .2ml腹腔注射感染免疫鱼。结果表明 ,灭活鳗弧菌疫苗用 2种方式免疫后都能刺激大菱鲜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注射免疫组在 1周后即可产生特异抗体 ,在 6周内一直呈上升趋势 ,最高达 1 2 2 8.8,免疫 4周后人工感染后的免疫保护力为 91 .70 %。浸泡免疫组在 3周后才产生抗体凝集价 ,凝集抗体效价最高 36 ,免疫保护力为 33.30 %。  相似文献   
75.
对从7起牙鲆(Bastard halibut,Paralichthys olivaeeus L.)、3起大菱鲆(Turbot,Scophdudmus maximus L.)病害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较系统地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148株菌均为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Ewing and McWhorter 1965)的迟钝爱德华氏菌(E.tarda),其中128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E.tarda wild type)菌株,20株暂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代表菌株(HC010907—1及HC010830-1)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均在99%。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以大菱鲆上背部肌肉为原料,考察其蒸制过程中脂肪含量、失水率、质量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相 对提取率、组织结构、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色度的变化,并对其肌原纤维蛋白和流失液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变 化、鱼块Ca2+Mg2+-ATPase活力和总巯基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大菱鲆鱼块的 失水率、质量损失率均不断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在蒸制开始2 min过程中下降明显,至 4 min时降至10%以下;Ca2+Mg2+-ATPase活力在蒸制2 min时降至最低;总巯基含量随蒸制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 降趋势,至1 min后基本不变。在蒸制过程中大菱鲆鱼块的微观组织结构由完整逐渐开始破裂;剪切力、硬度和咀 嚼性显著下降;亮度L*值显著升高(P<0.05),并在蒸制4 min后达到稳定状态;鱼块中蛋白的降解和流失使得流 失液中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逐渐增加。综上所述,限定规格(1.5 cm×1.5 cm×1.0 cm)大菱鲆鱼块在蒸制4 min时 可达到熟化且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77.
冷藏大菱鲆细菌组成变化和优势腐败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0、3、7、10℃冷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新鲜大菱鲆细菌菌相比较复杂,分离得到114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68.4%和21.1%,优势菌为肠杆菌、侵肺巴斯德菌、拟态弧菌、假单胞菌属和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14.9%、13.2%、12.3%、10.5%和8.8%。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单一,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增长显著,0、3、7、10℃冷藏至较好品质期终点时,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42.2%、39.0%、57.1%和56.3%,平均比例为50.2%;其次是假单胞菌,比例分别为28.0%、23.7%、25.5%和31.0%,平均比例为27.2%。0、3、7、10℃冷藏至货架期终点时,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53.9%、50.0%、57.4%和47.6%,平均比例为52.3%;假单胞菌属比例分别为25.5%、25.0%、41.0%和15.9%,平均比例为26.5%。由此可得出大菱鲆在0~10℃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以真空包装冷藏大菱鲆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微生物和化学指标评价其货架期,利用16Sr DNA方法对其贮藏初期和末期的微生物分布进行鉴定,并采用报告菌株法检测大菱鲆鱼片贮藏过程中两种类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产生情况,检测其优势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类型。结果显示,大菱鲆鱼片在真空包装冷藏环境下可以贮藏9 d,此时细菌总数达6.87 logCFU/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28.70 mg/100 g。对比初始和末期微生物种类变化,真空包装大菱鲆鱼片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希瓦氏菌,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贮藏末期分离的希瓦氏菌均能分泌AI-2信号分子,分泌能力因菌株而异。利用基因手段可从希瓦氏菌中扩增到AI-2的分泌基因lux S,表明lux S在产AI-2菌株中具有一定保守性,可能参与希瓦氏菌的腐败进程。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以腐败大菱鲆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群体感应现象的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RNA鉴定其为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Ha-01)。利用检测菌株紫色杆菌CV026及根癌农杆菌A136进行平行划线检测其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并利用平板打孔法研究其分泌AHLs动力学及不同生长阶段生物被膜产生量,同时通过添加外源信号分子研究AHLs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菌株Ha-01能够产生群体感应现象,在培养过程中信号分子产生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6时达到最大值;生物被膜产生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在72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趋于稳定,且添加外源AHLs标准品能够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证实,菌株Ha-01能够产生群体感应现象且能够调控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0.
大菱鲆冷藏过程中新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菱鲆冷藏过程中的新鲜度变化规律,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腺苷三磷酸关联物和K相关值(K、Ki、H、Fr、G和P值,鱼肉新鲜度的参考指标)为指标,结合感官评定,探究大菱鲆在20 d贮藏期内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肌苷酸和Fr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870,r=-0.887);K值随贮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直至趋于稳定(r=0.895)。因此,菌落总数、TVB-N含量、K值、感官评定适宜作为冷藏大菱鲆的新鲜度评价指标,且K值的灵敏度要高于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TBA值不适宜作为冷藏大菱鲆的新鲜度指标;4 ℃冷藏环境下的大菱鲆货架期为1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