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5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1 毫秒
31.
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ablation for hepatic colorectal metastases (HCM) continues to evolve as ablation technology changes and systemic chemotherapy improves. Our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of HCM compared to surgical res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our 1,105 patient prospective hepatic database from August 1995 to July 2007 identified 192 patients with only hepatic resection or only ablation for HCM. Result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FA were similar to resection patients based on a similar Fong score (1.8 vs. 2.1 p = 0.28), presence of extrahepatic disease (15% vs. 9% p = 0.19), mean number of hepatic lesions (2.8 vs. 2.1 p = 0.14), and prior chemotherapy (67% vs. 60% p = 0.33).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was shorter with ablation than resection (12.2 vs. 31.1 months; p < 0.001). Recurrence at the ablation–resection site was more common with ablation than resection occurring 17% vs. 2% (p ≤ 0.001) of the time, respectively. Distant recurrence in the liver was also more common with ablation occurring in 33% of patients vs. 14% for resection (p = 0.002). Conclusions  Surgical res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chance of recurrence and a longer disease-free interval than RFA and should remain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resectable HCM.  相似文献   
32.
我院心脏儿科2005至2008年择期行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组(A组,50例)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组(B组,56例),按需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A组维持BIS值55~65;B组以改良OAA/S评分1分控制麻醉深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min、术中、术毕时,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辅助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结果示两组心率、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辅助呼吸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清醒时间较短(P〈0.05),两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提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小儿射频消融术中能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可保持患儿呼吸循环平稳,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33.
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及其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已治疗的45例齿突游离小骨进行分析,其中38例采用3种影像学测量方法来评价C1~2不稳程度.所有病人均行后路融合术,其中寰枢椎融合28例,枕颈融合17例.结果测量分析发现,上颈椎最大椎管矢状径<13mm时有脊髓损害的危险.所有手术病人平均随访6年,均取得牢固骨性愈合.38例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变化,3例加重.结论对于齿突游离小骨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或仅有枕颈部症状但影像学测量椎管矢状径减小接近13mm这一临界值,有脊髓损害危险时应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4.
用壁厚为0.7mm的Φ6mm铜管取代了绕制线圈用的3000股丝包线,将威达公司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表面线圈的工作频宽从50kHz降至30kHz、Q值从原来的60倍提高到136倍、图像信噪比由原来的12提高到23。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利用射频信号和核磁共振信号排除射频单元故障的可行性,为MRI系统射频单元故障的及时排除提供更为便捷的方法。方法 MRI系统工作正常时,测量并记录部分射频信号和核磁共振信号VNormal。当射频单元发生故障时再测量记录上述信号VBlooey,通过对比分析,分段排除并最终确定故障原因。结果 17次射频单元故障,利用上述对比分析、分段排除的方法均准确查到故障原因。结论 利用射频信号和核磁共振信号能够准确、快速地查找射频单元的故障发生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从合成的77个新化合物中经过生物活性筛选后得到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 0213.方法:采用功能性抑制大鼠去内皮胸主动脉收缩及心肌ETA、ETB亚型放射受体结合实验.结果:CPU0213抑制ETA及ETB受体作用最强,ETA及ETB的pA2分别为(8.52±0.26)及(7.28±0.04),放射受体分析的IC50,ETA及ETB分别为(2.57±1.41)及(95±34) nmol/L.结论:CPU 0213的对受体的作用强度及选择性优于Bosentan(与文献比较).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38例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8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住院15天.  相似文献   
3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肝癌集束电极射频 (RFA)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12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术前后 1周肿块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射频治疗术后 1周 ,12例患者 2 3个肿块中 ,14个肿块体积缩小 ,6个肿块大小变化不明显 ,3个肿块较术前增大。低回声肿块变成高回声 ,强回声肿块不变或变成不均质强回声。术前18个肿块可测及血流信号 ,术后 8个肿块血流信号减少 ,6个肿块血流信号完全消失 ,4个无明显变化。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肿块大小及血流变化的观察可以为预后判断和重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回顾性研究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LRFA)与经皮射频消融( percutaneou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特殊部位HC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5例HCC患者671个肿瘤结节,其中LRFA组78例106个肿瘤结节,PRFA组447例565个肿瘤结节.结果 (1)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LRFA组为97.17% (103/106),PRFA组为93.09% (526/565).2组的瘤体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23,P =0.112).(2)1、3、5年总生存率:LRFA组为96.15%、55.12%和38.46%,PRFA组为93.73%、48.54%和31.54%.1、3、5年无瘤生存率:LRFA组为94.87%、43.58%和28.21%,PRFA组为91.65%、40.27%和25.95%.平均无瘤生存时间:LRFA组为22.25个月,PRFA组为21.53个月.2组1、3、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0.699,1.151,1.447,P=0.403,0.283,0.229),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0.915,0.303,0.174;P =0.339,0.582,0.676).(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LRFA组为0% (0/78),PRFA组为1.34%( 6/447).(4) LRFA组复发率23.07%(18/78),复发时间为4~32个月;PRFA绢复发率34.89%(156/447),复发时间为3 ~38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9,P=0.041).结论 LRFA的总体治疗效果等同于PRFA,但是LRFA的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0.
韩成 《医疗装备》2012,25(1):10-12
目的:为了客观实时地监控医疗信息的全过程,预防和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在防止医疗差错的需求牵引下,考虑医院环境,具体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系统架构和软件设计。结果:对医院信息管理的每一步实时检查和确认,包括患者身份、药品、血液等唯一识别。结论:系统对保证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