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8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1344篇
医药卫生   2630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461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595篇
  2006年   1568篇
  2005年   1579篇
  2004年   1139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729篇
  1998年   655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56篇
  1995年   694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408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研究microRNA let-7a(以下简称let-7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1)收集23例伴有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手术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检测let-7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et-7a的表达和HBV复制状态之间的关系.(2)用real-time qRT-PCR法检测HBV稳定复制的HCC细胞系HepG2.2.15及其亲本HCC细胞HepG2的let-7a表达.(3)通过细胞转染,利用let 7a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物下调HepG2.2.15细胞中let-7a的表达,通过实时PCR(real time PCR)检测HBV DNA水平的变化.结果 let-7a在HBV高复制的临床HCC标本中明显高于HBV低复制者(P<0.05).与HepG2相比,let-7a在HBV稳定复制的HepG2.2.15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5).let-7a抑制剂能显著抑制HBV DNA的水平,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let-7a的表达和HBV的复制状态呈正相关,let-7a能促进HBV复制.  相似文献   
982.
口腔医院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年份、病种上的分布及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的住院病人的数据,按性别、年龄及检测年份的不同分组比较丙肝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病种情况。分析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数据,以期了解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结果: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率为0.25%,低于文献中所述的一般人群3.2%的抗.HCV阳性率流行率;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病人的肝功能异常率为53.33%,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患者17.77%肝功能异常率有显著性提高(X^2=9.11,P〈0.01)。结论:对口腔患者术前和创伤性治疗前的抗。HCV的检测能及早发现HCV感染者;同时口腔医院的医护员工需加强对病人和自身的保护,严格消毒操作器械,防止HCV的医院内传播;HCV感染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防止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研究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和前C区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66例(对照),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158例和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和前C区突变,同时确定基因型.数据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以HBV基因B型为主,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124例,肝硬化肝细胞癌有126例,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有50例.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单变量分析中BCP V1753突变(x2=7.927,P=0.005)、BCP T1762/A1764双突变(x2=12.796,P<0.01)、前C区A1896突变(x2=6.890,P=0.009)和前C区A1899突变(x2=11.850,P=0.001)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前C区A1896突变(x2 =27.310,P<0.01)和前C区A1899突变(x2=7.575,P=0.006)与非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HBeAg阳性患者中,BCP T1762/A1764双突变(wald=6.180,P=0.016,OR=8.883)和前C区A1899突变(wald=10.279,P=0.001,OR=7.475)是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前C区A1896突变(wald=4.324,P=0.038,OR=4.439)和前C区A1899突变(wald=4.850,P=0.028,OR=6.010)是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HBeAg阴性患者中,仅前C区A1896突变(wald=15.448,P<0.01,OR=12.128)是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CP T1762/A1764双突变与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前C区A1896突变与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前C区A1899突变与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HBV总DNA(tDNA)、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和HBsAg,并探讨其特点.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21例CHB、23例LC和25例HCC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标本HBV tDNA、HBVcccDNA,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sAg.正态数据采用ANOVA分析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在CHB、LC和HCC患者中,外周血HBVtDNA分别为(5.38±2.08)、(4.96±1.65)和(4.18±0.91)lg拷贝/mL,肝组织HBV tDNA分别为(7.18±1.91)、(6.51±1.87)和(5.87±1.47)lg拷贝/μg,肝组织HBV cccDNA分别为(3.53±2.03)、(2.63±2.13)和(0.58±1.40)lg拷贝/μg,外周血H BsAg分别为(3.30±0.65)、(3.12±0.52)和(2.60±1.03)lg IU/mL,CHB与HC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6,P=0.013;t=2.562,P=0.014;t=5.799,P<0.01;t=2.709,P=0.003),LC与HCC患者肝组织HBVcccDNA及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P<0.01;t=-2.237,P=0.023).外周血均未检出HBV cccDNA.HBsAg定量与外周血HBV tDNA(r=-0.290,P=0.016)、肝组织HBV tDNA(r=0.372,P=0.002)及肝组织HBV cccDNA(r=0.378,P=0.001)均有关.结论 HBV tDNA、HBV cccDNA、HBsAg在CHB、LC、HCC患者呈逐渐降低趋势,HBsAg定量与外周血HBV tDNA、肝组织HBV tDNA及肝组织HBV cccDNA有关.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了解献血员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从S基因变异角度探讨隐匿性HBV感染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594份,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套式PCR检测血清HBV DNA.对筛查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再次用雅培试剂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S区进行测序,发现可能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随机收集11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作为阳性对照,对其S区进行测序,比较其与隐匿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94例献血员中有15例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5%.未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关性.1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有10例进行了S区测序,结果HBV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3例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突变,分别为1126T(1例)、T140I(2例).与隐匿性HBV感染者相比,阳性对照在“a”决定簇内仅出现了1例T131N变异.结论 常规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这些病毒可能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比较病理学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与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不同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的处理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对292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符合慢性HBV携带者标准(G0~G1且S0~S1)与慢性肝炎标准[G>1和(或)S>1]分为携带组和肝炎组,比较不同年龄分层及ALT水平分层与病理诊断的关系,同时比较其他可能与病理诊断相关的临床、生物化学及影像学指标,Logistic回归方程(后退法,极大似然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病理学符合慢性HBV携带者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有140例,占47.9%;慢性肝炎152例,占52.1%.HBV携带组与慢性肝炎组在≤35岁与36~40岁、>4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6,8.534;P=0.047,0.003); ALT水平在<0.5×正常值上限(ULN)、(0.5~1.0)×ULN、(1.1~1.5)×ULN、(1.6~2.0)×ULN、>2.0×ULN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4,P<0.01),但ALT在(1.1~1.5)×ULN与>2.0×U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0,P=0.05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饮酒史、ALT分层、HBV DNA水平及超声检查肝表面是否光滑是病理学符合慢性HBV携带者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5、0.224、0.516、1.308、0.270,P=0.005、0.007、0.000、0.025、0.001).结论 年龄35岁以上且ALT水平介于(1~2)×ULN的患者行肝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V相关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检索1990年至2010年在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并辅以文献追述和手工检索的方法,对相关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来筛选,采用RevMan 5.0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森林图、漏斗图、失安全系数对判定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20篇中、英文文献,共计1240例病例纳入研究,HBV DNA转阴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3.37,95%可信区间(CI)为2.20~5.16(Z=5.60,P<0.01);PTA加权均数差(WMD)为34.70,95%CI为25.62~43.79(Z=7.49,P<0.01);Alb WMD为4.73,95%CI为2.95~6.51(Z=5.21,P<0.01);ALT WMD 为-42.58,95%CI为-59.74~-25.41(Z=4.86,P<0.01);TBil WMD为-150.95,95%CI为-199.29~-102.62(Z=6.12,P<0.01);病死率RR为0.55,95%CI为0.48~0.64(Z=8.09,P<0.01).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能明显提高HBV相关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HBV DNA转阴率,改善PTA、Alb水平,降低ALT、TBil水平,从而降低HBV相关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了解湖北省汉族HIV、HCV合并感染人群IL28B基因型的分布.方法 纳入100例抗HIV、抗-HCV均阳性的汉族人群,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基因测序法对IL28B进行基因分型.数据行x2检验.结果 目标人群IL-28B基因型中,95例为C/C基因型,C/C基因型频率为96.0%,其中,HCV RNA阴性20例,占21.1%;5例C/T和T/T基因型患者中,无HCV RNA阴性病例(x2=1.043,P-0.588).结论 湖北省汉族HIV、HCV合并感染人群IL-28B 基因型中C/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利用核心基因(core)、非结构基因5B(NS5B)序列与线性探针技术(LiPA)研究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布,探讨LiPA基因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采用core和NS5B片段序列和INNO-LiPA 2.0对广东地区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样本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0份HCV样本中有97份扩增到core区段序列,62份扩增到NS5B区段序列,同时扩增到core、NS5B序列的样本有57份.core与NS5B序列的分型结果一致,102份标本被分为1b、2a、3a、3b、6a 5个亚型,分别占61.8%、9.8%、3.9%、3.9%和20.6%.在基因型水平,除6型外,其他基因型均能通过INNO-LiPA2.0正确分型;在亚型水平,除1b和3b型,其他亚型未能被准确区分,其中81.5%的6a型被错分为1b型.结论 6a型已成为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第二大基因型,LiPA技术是否能准确区分6a型与1b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0.
感染HBV后出现不同的结局:(1)急性自限性肝炎;(2)慢性肝炎;(3)慢性HBV携带者或HBsAg携带者;(4)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5)乙型肝炎肝硬化;(6)重型肝炎。除急性自限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外,其余四种都可以成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慢性过程,肝硬化、肝细胞癌与之呈正相关。因此,治愈乙型肝炎、预防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要解决乙型肝炎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形成机制。近些年,对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形成机制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与病毒载量、基因型和宿主免疫状态等有关,作者查找了近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