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41篇
工业技术   10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Nisin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质期的研究中,本试验研究在贮存过程中,Nisin对低脂再制干酪细菌、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效果及pH的变化。在低脂再制干酪样品中,空白样品贮藏到5个月时,样品变质不可食用,添加0.2%、0.3%Nisin的样品到6个月时,细菌总数、肠杆菌、酪霉菌和酵母菌合格,而添加0.2%Nisin、0.3%Nisin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添加0.2%Nisin为宜。随着贮藏期时间的增加,pH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2.
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ATCC393为出发菌株,其产丁二酮能力为57.31mg/L。分别采用硫酸二乙酯、紫外及γCO60辐射诱变育种,发酵,测丁二酮产量。γCO60辐射诱变后获得2株高产菌株,丁二酮产量分别为79.73mg/L和73.06mg/L,各为出发菌株的1.39倍和1.27倍。γCO60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50Gy/min剂量率,菌液浓度108个/mL,750Gy剂量照射处理。此时致死率为99.36%。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葡萄糖酸-δ-内酯(GDL)、葡萄糖(GLC)、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干酪乳杆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葡萄糖酸-δ-内酯的添加量为0.848647%、葡萄糖的添加量为0.366162%、接种量为8.063693%和发酵温度31.595266℃时,干酪乳杆菌产酸量最大,pH值为4.232400.  相似文献   
74.
干酪乳杆菌和肉糖葡萄球菌为发酵剂生产牛肉发酵香肠,并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接种量为1.5·107,葡萄糖酸-δ-内酯(GDL)的添加量为0.6%,葡萄糖(GLC)的添加量为0.25%.  相似文献   
75.
凝乳pH值对Mozzarella干酪质量及出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6.4、6.2、5.9、5.5、5.2、5.0、4.7、4.0、3.3等9个pH值,比较系统地研究凝乳pH值对Mozzarella干酪质量和出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凝乳pH值对Mozzarella干酪的质量和出品率影响很大,凝乳pH值控制在5.2左右时,Mozzarella干酪的质量和出品率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6.
干酪生产用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剂菌种对干酪的品质有重要影响.采用从新疆民族乳制品(奶疙瘩、酸奶)中分离的菌株,研究了3种单一菌株(乳酸乳球菌、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4种混合菌株(乳酸乳球菌:瑞士乳杆菌(1:1)、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1:1)、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发酵性能和生化特性,确定了适于干酪加工的菌种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1:1)、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豆奶干酪生产因素的研究,发现豆乳添加量、混合乳杀菌温度、发酵剂添加量、混合酶比例和CaCl2添加量等因素对豆奶干酪的产率都有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豆奶干酪的产率,同时保证豆奶干酪的品质,豆乳添加量为10%;杀菌条件为80℃、15 s;发酵剂添加量为2.00%;调酸pH为5.8;谷氨酰胺转胺酶与凝乳酶比例为4∶1;CaCl2添加量为0.06%;热缩温度为40℃;干酪切割时间为120min,切割大小为10mm.  相似文献   
78.
大豆分离蛋白对涂抹型再制干酪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大豆蛋白可降低涂抹型再制干酪的成本,但也会对再制干酪的质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优选配方组合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应用TA-XT2i型物性分析仪考察了添加大豆蛋白后再制干酪产品的质构变化,使用Statistix 8.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做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因素不同水平的9组正交试验结果的差异性显著(p〈0.05),4个因素对硬度的影响排序为D〉C〉A〉B;对剪切功的影响排序为D〉A〉B〉C;对黏着性的影响排序为A〉B〉D〉C;对感官评价的影响排序为A〉D〉C〉B。最后对最优组再次测定各项指标,得到最佳的组合为大豆蛋白添加量6%,黄油添加量10%,乳化盐添加量1.5%,加水量50%。  相似文献   
79.
基因组改组技术对L-乳酸产生菌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与亚硝基胍(NTG)两种诱变方法获得用于基因组重组的出发菌株,应用灭活的多亲原生质体再融合获得活性融合子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基因组改组后的筛选效率.采用低pH值平板和碳酸钙平板连续筛选的方法,筛选得到干酪乳杆菌改组菌株,具有较强耐酸性能,够在pH3.6 MRS平板上生长繁殖,产酸量为原始菌株的3.4倍,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瓶发酵结果表明,改良菌株的代谢途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0.
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国产干酪中风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的国产干酪样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制备的样品经气-质联用分析后共检测到100种挥发性化合物,SDE法和SPME法分别鉴定出65种和62种风味组分.前者对高沸点、低挥发性的物质以及长链羧酸、醛、酮、酯类检测效果良好;后者对低沸点的醇类、羧酸类以及含硫化合物有较好的检出.证明两种经优化的方法在分析国产干酪样品时能满足样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